教會是聖靈保惠師所建立的,但是教會長久以來欠缺對聖靈的教導,導致信徒對聖靈的認識不足。若不是十九世紀以來,聖靈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在教會中大規模地作工,造成極大的衝擊,很多人可能還對這議題保持冷淡疏遠的態度。

 其實聖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爾文指出,我們的信仰並不是生來就有,也不是從人而來,完全是聖靈所賜(Ⅲ.2.3)。聖靈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的信仰成長,又使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能節制肉體的慾望,得以成為聖潔。

 問題是,關於屬靈的事情我們所知有限,有時擔心受到邪靈的干擾,有時難以分辨究竟是出於自己的想法或是聖靈的感動。為免麻煩,有些人乾脆迴避,不談聖靈,也不去追求,誠屬可惜。

 加爾文對聖靈的看法可以幫助我們脫離這種困境。他認為,一個人對聖靈的體驗必須透過上帝話的檢驗。有上帝的話作基礎、作指引,就不怕走錯。對加爾文而言,聖靈和上帝的話其實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作工在人身上。我們一方面固然要用上帝的話來檢驗自己所得到的聖靈的感動,另一方面,要真正理解上帝的話,其實也必須透過聖靈的感動(I.9.2-3)。而基督徒研讀上帝的話語,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更是要得到聖靈的同在和感動。加爾文清楚地指出,聖經的權威其實是建立在基督徒共同體驗到聖靈的內在明證(I.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對聖靈的認識和體驗如何?會不會用上帝的話來檢驗本身對聖靈的體驗呢?問卷中有一題(第 21 題):「加爾文認為一個人對聖靈的體驗,必須用上帝的話來加以檢驗,依您的觀察,我們長老教會的信徒在追求聖靈時,有多少時候會用上帝的話來檢驗: □0% □1-20% □21-40% □41-60% □61-80%□81%-100% 牧師呢?約有 □0%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當初題目這樣設計是為了把「多少時候」量化,但在分析的時候,為了避免和回答各項的百分比混淆,也為了便於陳述起見,底下的討論將採「會檢驗」與「不會檢驗」之用語。認為「會檢驗」指的是在追求聖靈時有一半以上的時候會用上帝的話來加以檢驗,亦即把圈選 41-60% 的比例除以一半,再加上圈選 61-80% 與圈選 81-100%的比例;認為「不會檢驗」指的是追求聖靈時有一半或不到一半的時候會用上帝的話來加以檢驗,亦即把圈選 41-60% 的比例除以一半,再加上圈選21-40%、1-20%、0% 的比例。

 問卷的結果分析如下:

(一)信徒方面:

 圖 7-1 顯示受訪者圈選各項的比例。在有回應的填答者中,認為信徒「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25.9%和 74.1%(N = 278)。

 進一步分析性別因素(見圖 7-2),男性受訪者認為信徒「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26.5% 和 73.5%(N = 251);女性受訪者認為信徒「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19.2% 和 80.8% (N = 26)。這種性別差異用卡方趨勢檢定,其顯著水準達 p = 0.022。

圖 7-1

    「信徒和牧師在追求聖靈時有多少時候會用上帝的話來檢驗」回答百分比,橫軸代表多少時候,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


圖 7-2

    比較男女受訪者認為信徒有多少時候會檢驗聖靈工作,橫軸代表多少時候,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p = 0.022


 至於族群、事奉工場和年資等因素,對信徒會不會檢驗聖靈工作並未造成什麼影響。

(二)牧師方面:

 從圖 7-1 可以看出,牧師們檢驗聖靈工作的情況比信徒好很多。受訪者認為牧師「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65.0% 和 35.0%(N = 276)。

 進一步分析性別因素(見圖 7-3),男性受訪者認為牧師「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66.7% 和 33.3%(N = 249);女性受訪者認為牧師「會檢驗」與「不會檢驗」的比例分別為 48.1% 和 51.9%(N = 26)。這種性別差異用卡方趨勢檢定,其顯著水準達 p = 0.039。與前面對「信徒有多少時候在檢驗聖靈工作」的看法一樣,女性受訪者對「牧師有多少時候在檢驗聖靈工作」回答得比男性嚴格,這可能是女性觀察較敏銳、批判性較高之故。至於族群、事奉工場和年資等因素,對牧師會不會檢驗聖靈工作未造成影響。

圖 7-3

    比較男女受訪者認為牧師有多少時候會檢驗聖靈工作,橫軸代表多少時候,縱軸代表回答百分比,p = 0.039


 當聖靈第三波的影響遍及全世界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在對聖靈的體驗、對聖經的認識上實在還須加強,這可能需要牧師針對這議題有多一點的教導。需要根據聖經來檢驗聖靈工作,也需要根據聖靈感動來理解聖經,這是加爾文的主張,也是今日我們極待加強的。

 反觀今日台灣民間,多有靠求神問卜、問碟仙、問乩童、易占、四柱推命、紫微斗數等等,來決定各種行止。由於農民曆的盛行,一般嫁娶、出殯、動土等人生大事,常常需要看時日。最荒謬的是本屆台中市長在 1994 年發生衛爾康大火時,居然認為只要把他辦公室擺動的方向改動一下,憑靠風水就可以解決公共安全的問題,可見目前台灣文化中迷信邪靈之深。長老教會除了教導會友認識聖靈和上帝的話不可分之外,也要思考如何將分辨真理的靈納入台灣新文化,讓人民不至於盲信。但願我們倚靠聖靈,在此事上大大得勝(約壹 4:1-4)。

 生活於台灣處境,「靈異世界」對一般人而言並不是很遙遠,許多電視節目以談神論鬼的靈異世界來吸引人,電影小說更是往往散播邪神惡魔與靈異大師的大戰,因此當基督徒談到聖靈感動的經歷時,不能不注意到這個處境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混淆。

 由於許多人所宣稱對聖靈的體驗十分主觀,而此隱密性似乎增加了其神秘色彩,投入這些體驗的信徒有如走向錯綜複雜的寶庫或迷宮,一方面固然可能收穫滿盈,另一方面也有迷路甚至失落的可能。在此情況之下,加爾文神學重視「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平衡之提醒,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缺乏上帝的話的根基,神秘體驗就如脫韁野馬,奔放十足,卻難以駕馭。信仰體驗必須配合真理的認識而發展,而配合真理的努力應該是信徒的「基本動作」,平常時就要成為信仰學習的基礎,而非在有特殊體驗之後才猛然想到翻閱聖經,正如醫生常常說的一句老話:「預防勝於治療。」

 按照加爾文神學觀點,學習聖經並不只是消極地防弊,乃更是要積極地建設。換言之,對加爾文而言,若是要追求聖靈充滿,首要地並非前往禱告山,或者參加特別聚會,乃是回到上帝的話,通過上帝的話,追求上帝的靈做工,乃是一條最穩妥的道路。然而看來色彩繽紛的神秘體驗仍然吸引力十足,因此至少必須把握住以上帝的話做為檢驗標準的原則。

 調查顯示信徒當中有七成四,牧師當中有三成五不會用上帝的話檢驗其體驗,這是一個明顯的警訊,儘管本問題是建立在受訪者的印象,而非更加直接的調查,仍然顯示出信徒當中似乎以不會檢驗為常態。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受訪者表現出比較批判性的態度,認為信徒當中不會檢驗者高達八成,而牧師當中不會檢驗者亦接近五成二,試想若是一個教會當中成員如此的話,必定會有混淆乃至混亂的情況發生。當信徒或牧師宣稱有來自聖靈直接的感動,而多數人不用上帝的話檢驗,必然有發生嚴重偏差的可能。如果雙方所宣稱的聖靈感動,不但不同而且互相衝突的話,那麼恐怕非得互相指稱對方為魔鬼做工,乃至分裂離散,難以收場。

 面對靈恩運動繼續蓬勃發展的二十世紀末,加爾文神學的基本立場並非全然反對追求聖靈體驗,只是提醒一切的追求必須建立在上帝的話的基礎,建立基礎必然優先於在其上加蓋任何建築物,這樣的基礎必須通過平日的耕耘,全面地認識聖經並建立配合聖經的價值觀,如此一來,必能更加明辨信仰體驗是否來自聖靈,或者來自其他的靈異世界。

 有些靈恩運動者動不動就宣稱有「鬼」,而且必須「趕鬼」。持平而言,由聖經出發的價值觀,應當建立對「屬於上帝」與「敵擋上帝」者的分辨能力,基督徒原本應多方努力推動前者而拒斥後者。然而靈恩運動者卻往往將這樣的分辨建立在直覺,而不一定是出自上帝的話之判斷,況且當斥之以「鬼」時,已經將「形像化」帶了進來,結合了本地處境之濃厚靈異世界背景,而將對鬼的先前認識帶了進來,甚至連帶對趕鬼的期待也把民間流傳的趕鬼期待混雜進來。

 當歐美靈恩運動者宣稱有鬼而必須趕鬼時,與本地靈恩運動者做同樣的宣稱,必定帶有文化上差異,而且也必定引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反應,這是本地靈恩運動者所必須慎思明辨之處,應當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為了避免信徒一味地尊重「直覺」,而不自覺地陷入迷途,應當大力提倡更加尊重上帝的話,建立根據聖經的價值觀來辨識各種力量的衝擊。

▲討論與分享:

  1. 你對聖靈的體會如何?請分享。
  2. 如何分辨出於聖靈或出於邪靈,或只是出於自己的想法?請分享你的經驗。
  3. 如果有人宣稱他/她得到聖靈感動要說話時,教會當如何?其他的人當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