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的:讓學生從民數記來看上帝怎樣在曠野中引導祂的百姓,並從以色列百姓之經歷中學習教訓。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本課金句:哥林多前書 10:11 和合本: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現代中文譯本: 他們所遭遇的這些事都成為別人的鑑戒,也都記載下來作為我們的警戒,因為我們正是處在末世的時代。 台語白話字: Ta in tu-tioh chiah e su si choe kam-kai, soa ki-chai lai keng-kai lan, chiu-si chiah e se-tai be e lang. 台語漢字: 今洇遇著諸個事是作鑑戒,續記載來警戒咱,就是諸個世代尾的人。 ▲課前預備:請五位同學預備表演「窺地事件」的短劇,劇本在(五)之內。 ▲本課大綱: 一、民數記和你我的關係 二、民數記的背景和分段 三、數點與分工合作 四、百姓發怨言 五、加低斯的危機 ▲討論與分享(請擇題討論):
▲本課內容
一、民數記和你我的關係 我們研讀摩西五經,除了提到萬物的起源外,大部份談的是希伯來民族的起源。 在民數記裡,我們更會看到發生在以色列百姓身上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這些發生在以色列百姓身上的事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為什麼要特別詳細研讀以色列的歷史呢? (在此稍停幾分鐘讓學生思考並發表他們的看法) 不錯,以色列民族是上帝的選民,但發生在上帝選民身上的事,跟你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請看哥林多前書 10:11「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 更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鑑戒,希臘文是 Tupoi ,有兩個含意,一是榜樣,模範, 例子,另一個意思是警告。以色列百姓所遭遇的,正是給我們做榜樣。他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 上帝怎樣愛他們,引導他們,管教他們,正是給全世界的人作模範、作例子。 另外,以色列百姓的失敗也成為我們的警戒。因此,研讀民數記的時候, 我們會在其中發現跟我們信仰生活有相類似或互相印證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從其中的事件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教訓。 二、民數記的背景和分段 民數記的卷名在希伯來文是 Be-midbar ,意即「在曠野」,中文聖經之「民數記」 乃是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之名稱 Arithmoi (即英文 Numbers 的字根)而來。 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兩個卷名合併起來「在曠野數點以色列百姓」就構成了本書的整幅圖畫(註 1)。 民數記所記載的事情發生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以後、進迦南美地之前。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 又率領百姓與上帝立約,要作上帝的子民。當會幕作好立好之後, 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引導之下再度起行,向迦南地邁進。他們在出埃及的第二年三月已經來到迦南地的門檻, 本來應該可以很快地進入迦南美地,卻因為發生了一件事,使進迦南一事耽擱了三十八年。民數記就是記載這整個過程以及在曠野飄流的經過。 下面幾個日期可以幫助我們對民數記的旅程有概要的認識: 出埃及第二年正月初一日 立起會幕(出 40:2、17) 出埃及第二年二月初一日 數點百姓(民 1:1-2) 出埃及第二年二月廿日 起行(民 10:11-12) 出埃及第二年三月 到加低斯巴尼亞(民 10:11-12、申 1:2) 出埃及第四十年五月一日 亞倫死(民 33:38)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再到加低斯巴尼亞(申 1:3) 巴斯德把民數記分為三大段:舊的世代,過渡時期及新的世代(註 2): (一) 1-14 章:舊的世代 這是描寫百姓從西乃到加低斯種種。又可細分成三段: 1-4 章:數點 5-9 章:訓令 10-14 章:起行 (二)15-20 章:過渡時期 這是描寫在曠野飄流的生涯。 (三)21-36 章:新的世代 這是描寫百姓從加低斯至摩押的狀況。這裡也可細分成三段: 21-25 章:新的旅程 26-27 章:新的數點 28-36 章:新的訓令 本課我們要看到民數記第 15 章,其餘留待下一課。 三、數點與分工合作 民數記一開始就記載摩西數點百姓,按家室宗族,二十歲以上能打仗的都要清點。 摩西數點百姓的目的在於調查兵力。在進迦南的沿路上有許多仗要打, 所以必須先估量自己的力量,做好準備功夫。今天我們服事上帝,從事屬靈的爭戰也是一樣, 必須先估量有多少同工,大家預備好,才能同心協力地爭戰。 摩西數點的人分成下列三類: 以色列人環繞會幕安營,其位置如下圖:
從這樣的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摩西所帶領的以色列百姓並非烏合之眾,而是十分有紀律。 利未人被分別出來,是要協助祭司辦理會幕的事。他們從三十歲到五十歲都要出來作工, 而他們之間的分工如下:哥轄家族能作工的共有 2750 人,他們負責料理搬運約櫃等聖物。 革順家族能作工的有 2630 人,他們負責抬會幕的幔子、蓋、門簾等。 米拉利家族能作工的有 3200 人,他們負責會幕的板閂及柱子等。他們都在祭司的領導底下辦事。 這樣的分工讓我們想到,有些教會由於會友人數增多,牧師一人無法料理全教會的事, 需要有一、兩位副牧師來協助教會事工。在這種情況之下,團隊精神顯得非常重要, 而各人職責亦須訂定清楚,並且註明向誰負責,如此,事工方能按照計劃推動而有進展。 有些教會不敢嘗試或者認為不必要多請一位牧師,寧可讓信徒與長執更多參與服事, 或乾脆分出另一個教會。 您的看法如何?您認為一位牧師能夠照顧到多少信徒? 多少人以上需要增聘一位牧師?教會如果有一位以上的牧師,要注意什麼事? 牧師之間要怎樣同工?信徒要如何幫助牧師? 摩西數點百姓以後,隨即吩咐百姓要潔淨,凡不潔淨的都要出到營外,因為上帝要與百姓同住(民 5:3)。 在這裡摩西特別提到兩種人,一種是拿細耳人,是自己許願分別為聖,歸給上帝的;另一種是利未人, 是上帝所選召來服事祂的。不論是那一種人,上帝的要求都一樣,就是要潔淨。 利未人在開始事奉之前要先潔淨(民 8:5-26),拿細耳人在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也要潔淨,歸耶和華為聖(民 6:6-12)。 你向上帝許過願嗎?事情的經過如何?你如何還願?申命記 23:21-23說,向上帝許願償還不可遲延。詩篇 50:14 也說,「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上帝,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這是跟上帝有一個特別的關係,不可輕忽。 四、百姓發怨言 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廿日離開西乃山起行,有雲柱和火柱在他們前頭引導他們。 走了十一天就到了加低斯巴尼亞(申 1:2) ,準備進入迦南地。但是在這短短的路途中卻發生許多不愉快的事, 百姓一再地發怨言(民 11:1-9)。舊約學者稱這段記載為曠野傳統或怨言傳統(註 3)。 其實百姓剛出埃及,第一次遇到困難,法老的追兵臨到時,他們就曾經發過怨言(出 14:10-12)。 後來在曠野沒有東西吃,也發過怨言(出 16:1-3)。當時上帝並未責備他們或懲罰他們, 因為他們對上帝的認識還淺;上帝立即藉摩西的手來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滿足他們的需要。 民數記中記載,百姓屢次發怨言,引起上帝的怒氣和審判。 這樣的對比提醒我們注意,當我們把需要陳列在上帝面前,上帝一定會眷顧和應允。 但如果我們在屢次嘗到上帝的恩典之後,稍遇困難即埋怨上帝、不信上帝,上帝就不喜悅了。 民數記 11:4-35 說,有一些閒雜人起了貪慾之心,他們惦念在埃及有黃瓜、西 瓜、韭菜、蒜,而在曠野除了嗎哪以外什麼也沒有。最後上帝為 他們預備許多鵪鶉,讓他們吃也吃不完。可是他們卻因此而遭遇災禍。 LB;這讓我們 反省,我們在奔跑天路時是否也有一些割捨不下的東西,令我們念念不忘呢?要怎樣 才能讓我們徹底覺悟,專心仰望前面的標竿前行? 以色列百姓發怨言的這個事件引發了許多值得深思的事情: 五、加低斯的危機 請五位學員表演「窺地事件」的短劇: (以下的「百姓」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來。輪到百姓時,大家就一起開口,如此可以增加真實性, 使每個人都能像身歷其境一般。至於「耶和華」這角色,可以使用幕後發聲音,所以所需要的演員總共有五位:摩西,探子代表兩位,約書亞和迦勒。) 摩西:看哪,耶和華你的上帝已將那地擺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上帝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 1:21) 百姓: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申 1:22) 耶和華曉諭摩西: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民 13:1-2) [摩西就從每支派中挑選一人,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長(申 1:23、民 13:3-16) 。於是他們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實各谷窺探那地(民 13: 17-24、申 1:24)。] 探子回報:1.果然那是美地。2.但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寬大堅固。3.還有亞衲族的人。(民 13:25-29、申 1:25) 迦勒安撫百姓: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 13:30) 探子反應: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民 13:31-33) 百姓喧嚷、哭號、發怨言,說: 摩西: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必為你們爭戰, 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 華你們的上帝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申 1:29-31) [百姓不信(申 1:32)] [摩西亞倫俯伏在全會眾面前(民 14:5)] 約書亞和迦勒: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 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 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 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 14:6-9) 全會眾: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民 14:10) [耶和華的榮光顯現(民 14:10)] [耶和華發怒,要殲滅百姓(民 14:11-12)] [摩西為民求赦,耶和華應允,但懲罰他們不得進入迦南(民 14:13-35、申 1:34)] [百姓後悔莫及(民 14:39-45、申 1:41-46)] 請分享您看完這齣短劇的感想。你遇見過危機嗎?你是如何化解的? 埋怨和不信的惡心使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了三十八年。以色列人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民14:2);上帝說:「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民14:28)。上帝就這樣待他們。我們真是要小心口中所出的話! 民數記在記載這樣的事件過後,插進一章獻祭的條例(第十五章) ,彷彿在告訴我們,上帝要赦免一切的過犯,但是要按照上帝的方法。永生的上帝是我們唯一的盼望!! ▲附註: ▲背金句:哥林多前書 10:11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