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的:

    藉著上帝透過先知給亞述和以東的信息,來探討上帝對外邦人 的心意。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1. 說出約拿、那鴻、俄巴底亞所宣講上帝的特性,至少各一個。
  2. 說出一項上帝對外邦人的心意。

▲本課金句:那鴻書 1:3

    和合本: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

    現代中文譯本:

      上主不輕易發怒,但大有能力;他絕不以有罪為無罪。

      上主行走之處,暴風驟起;雲彩是他腳下揚起的灰塵!

    台語白話字:

      Ia-ho-hoa bo khoai siu-khi, u toa leng-lek;koat- toan bo liah u-choe-e choe bo-choe;Ia-ho-hoa e lo ti kng-le-hong kap kong-hong e tiong-kan, hun si I e kha e tho-hun.

    台語漢字:

      耶和華無快受氣,有大能力,決斷無掠有罪者做無罪。耶和華的路佇捲螺風及狂風的中間,雲是伊的腳的土粉。

▲本課大綱:一、亞述與尼尼微大城

      二、約拿書

      三、那鴻書

      四、以東與以色列

      五、俄巴底亞書

▲教學建議:

    本課內容較多,第一段和第四段的背景資料可當參考,上課時 最好能著重在先知的信息。或者如果教會的課程安排不必受限於一季 13 課時,本課 可分兩次教,約拿書與那鴻書在一課,俄巴底亞書在另一課。

▲討論與分享(請擇題討論):

  1. 外邦人在上帝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請談談你的看法。
  2. 在你信仰生活的經歷裡,曾經有逃避上帝的經驗嗎?當時你的感覺如何?結果又如何?(參看約拿書 1:3)
  3. 你有過心裡發昏的經驗嗎?當時有沒有想到上帝?(參看約拿書 2:7、詩篇 61:2)
  4. 你的服事是否曾經很快見效?如果有的話,你的心情如何?你會高興得忘記歸榮耀給上帝的心意嗎?
  5. 當你看到惡人得勢時,你的感想如何?你會怎麼做?上帝不管嗎?你覺得呢?
  6. 你所認識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請分享,在知識上和經驗上的皆可。在服事中,你會更加認識上帝的心意嗎?
  7. 當你的弟兄跌倒,或受上帝懲治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果那是你所討厭的人呢?如何才能克服幸災樂禍的心態?

▲課程內容

    一、亞述與尼尼微大城

      研讀舊約聖經時,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好像談的都是以色列人的歷史 ,它和外邦人,或者說以色列以外全世界的人有什麼關係呢?到底外邦人在上帝 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羅馬書 3:29 說,「難道上帝只作猶太人的上帝嗎?不也是作外邦人的上帝嗎? 是的,也作外邦人的上帝。」這句話對有狹隘思想的猶太人,以為唯有他們才是上帝 的選民、才能領受上帝恩典者,無疑是一項最好的提醒。上帝的恩典與救恩及於萬邦 ,上帝的這項旨意早在祂選召亞伯拉罕時就宣示清楚:「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創 12:3)而上帝的審判亦及於萬邦,在新約如此,在舊約亦然,因為上帝並不偏 待人(羅 2:11)。

      先知蒙召傳揚上帝的信息,有些信息針對上帝的百姓而發,有些信息是給外邦人 的。先知書裡面有三卷書就是針對外邦人而發:俄巴底亞針對以東、約拿和那鴻針對 亞述的尼尼微城。約拿是有留下著作的早期先知中的一個(註 1),那鴻比約拿晚了一 百五十年左右,但因為它們同樣是論到亞述的尼尼微城,所以我們把它安排在同一課 來討論。

      亞述在公元前第九世紀崛起的一個帝國,它和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的歷史有密 切關聯。其實亞述在提革拉毘列色一世的領導之下,公元前第十二世紀就已經出現在 歷史的舞台上了,不過當時以色列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全盛時期,亞述的勢力無法擴 張。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以後,首先面臨的是亞蘭王,也就是敘利亞的入侵。稍後 ,亞述才逐建成為敘利亞、以色列、猶大的威脅。這當中,亞述在下列幾個王的領導 之下,時強時弱(註 2):

      公元前 883-859 亞述拿色巴二世 建設卡喇為京

      公元前 858-824 撒縵以色三世 夸夸大戰

      公元前 823-811 閃施亞達五世

      公元前 810-783 亞大得尼拉力三世

      公元前 782-773 撒縵以色四世

      公元前 772-755 亞述但三世

      公元前 754-745 亞述尼拉力

      公元前 745-727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 又稱普勒王(代上 5:26)

      公元前 727-722 撒縵以色五世 陷大馬色、滅敘利亞

      公元前 721-705 撒珥根二世 陷撒瑪利亞、滅以色列,以尼尼微為京

      公元前 704-681 西拿基立 在猶大王希西家時攻耶路撒冷

      公元前 681-668 以撒哈頓 重建巴比倫城;猶大王瑪拿西被擄到巴比倫

      公元前 668-630 亞述巴尼帕 遠征埃及、陷底比斯城

      公元前 612   尼尼微城陷落

      尼尼微城位於底格里斯河東岸,是歷史上最特出的城市之一。聖經中用兩卷先知 書來論述它,足見它的重要性。創世記10:8-11 記載古代英雄寧錄首先建造亞述的尼 尼微城。在先知約拿的時代,也就是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或撒縵以色四世時,尼 尼微的大小約有三日可走的路程(拿 3:4),人口數光是小孩就有十二萬,全數至少也 有六十萬。不過當時它還不是亞述國的首都。真正將尼尼微定為首都的是撒珥根二世 ,而為它沿河岸築城牆的是西拿基立。

      尼尼微是由四個城市組成的一個長方形大城,城周達 60 哩,城牆有 100 呎高 ,其寬度足可容三輛戰車並肩飛馳。城牆共有城樓一千五百個,每個城樓高 200 呎 。城牆周圍還有濠溝圍繞,140 呎寬、60 呎深。估計起來,尼尼微城佔地 350 平 方哩,比現在的倫敦城還大。尼尼微城內有廣闊的花園、果樹園、草原,又飼養許多 牲畜,在亞述帝國全盛時期,它可是風光一時,享有富貴、尊榮(註 3)。這樣的大城 ,有可能滅亡嗎?

      除了約拿和那鴻以外,聖經中還有其他先知也論到亞述:以賽亞書 7:18-20、10:5-19、 14:24-27、30:31-33、31:8-9,以西結書 32:22-23,彌迦書 5:6,西番雅書 2:13, 撒迦利亞書 10:11,這些經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亞述和尼尼微,以及它和上帝百 姓的關係。

    二、約拿書

      (一) 約拿的出身

        約拿名字的意思是「鴿子」,照列王紀下 14:25 所記載,他住在迦特希弗,這是在西布倫境內、位於耶穌的故鄉拿撒勒以北數哩(註 4)。

      (二) 約拿的時代

        約拿是在以色列北國國王耶羅波安第二(公元前 793- 753)時做先知的。耶羅波安第二是北國的第四個王朝、耶戶王朝的第四位王。

        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時,亞述逐漸興起,削弱亞蘭(即敘利亞)的勢力,北國趁機自強,外交、國防、經濟均極盛一時。約拿預言北國將收復從前亞蘭王奪去的地方(王 下 10:29-36) ,後來果然獲得實現(王下 14:23-27)。約拿很有可能是以利亞、以利沙栽培出來的先知,因為他出來事奉的年代乃緊接著以利沙。

      (三) 約拿書的內容

        約拿書的信息主要是針對亞述大城尼尼微,但是約拿所傳講上帝的信息其實很短,只有一句話:「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不像其他先知書的長篇大論。約 拿書主要是用先知本身的經歷來述說上帝的心意。這是約拿書最大的特色。

        約拿書的內容按其章節可分成四個大點:

        1. 逃避與管教(第一章):約拿逃避上帝,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在你信仰 生活的經歷裡,曾經有逃避上帝的經驗嗎?當時你的感覺如何?結果又如何?約 拿的經驗告訴我們,上帝是無可逃避的。就像詩篇 139:7-10 所說,上帝是無所不在 的。
        2. 祈禱與感恩(第二章):約拿本來以為自己命該絕了,不料卻還活著。他在魚腹裡 感恩,同時祈求,也許願。他形容自己是「心裡發昏」。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當時有沒有想到上帝?
        3. 傳道與悔改(第三章):約拿傳的道很簡單,只是宣佈上帝審判的信息:再過四十 天,尼尼微城就要傾覆了!沒想到他才走三分之一,城裡的人從上到下都悔改了。你 的服事有沒有這樣的果效?如果有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心情?
        4. 發怒與受責(第四章):約拿遵守諾言,到尼尼微城傳道,他只是為了盡一份責任 而已,並不希望他們悔改。亞述是以色列的敵人,約拿怕他們悔改,上帝會憐憫,不 降所說的災;如此對以色列必然不利。但是上帝教導他體會上帝的心意、祂那憐愛人 的心意。今天我們服事上帝,不但要完成上帝所託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體會上 帝的心意。上帝教導約拿,祂也會這樣教導我們。

      (四) 約拿與耶穌

        耶穌引用約拿的經歷來預言自己死後第三天要復活(太 12:38-41、路 11:29-30), 他也引用尼尼微城人的悔改來勉勵當代的人,足見約拿的經歷有多重要!

        你喜歡約拿嗎?約拿是一個怎樣的人?依你猜想,約拿為什麼不願意看見尼 尼微城的人悔改?如果是你呢?你會希望他們悔改嗎?

    三、那鴻書

      (一) 那鴻的出身

        那鴻的意思是「安慰」,他是伊勒歌斯人。加利利的迦百農城,原意是那鴻(亦 即安慰)的村莊,因此有人說,它是為紀念先知那鴻而命名,那鴻係出身於此。如果 這種說法正確的話,那鴻出生在北國,親眼看見北國被亞述所滅。當亞述王將以色列 人擄到別處時,先知那鴻逃到南國猶大。他在猶大做先知,其信息主要是針對亞述首 都尼尼微城。

      (二) 那鴻書的年代

        那鴻 3:8 提到埃及大城挪亞們 (又名底比斯,位於尼羅河上游)的陷落,此城係 於公元前 661 年被亞述所攻陷,所以那鴻書的年代應該在這之後。那鴻又預言尼尼 微的傾覆,尼尼微是在公元前 612 年被巴比倫和瑪代聯軍所傾覆的,所以那鴻書的 年代應該在這之前。換言之,那鴻書在公元前 661 年到612 年之間成書。這段期間 正值南國瑪拿西王、亞們王、約西亞王的時代,北國此時已被亞述所滅,亞述的財富 和聲望正如日中天,那鴻卻來預言其滅亡,豈不是當頭棒喝?

      (三)那鴻書的內容

        那鴻書共有三章,這三章的重點按照巴斯德的分析,可以歸納如下(註 5):

        1. 宣告尼尼微的結局(第一章)
        2. 形容尼尼微的結局(第二章)
        3. 解釋尼尼微的結局(第三章)

        後來事情果然照那鴻所預言的,尼尼微完全被剪除(鴻 1:12-14),河閘開放、宮 殿沖沒(鴻 2:5-7),無人為它悲傷(鴻 3:7、19)。

        為什麼大家都高興看到尼尼微城被傾覆,無人為它哀哭或惋惜?這是因為亞述的 殘暴使列邦吃了很多苦頭。西斯 (Sayce)曾經提到:「亞述人攻陷一城之後所行之殘 暴,實在叫人不敢置信。若不是他們把這些刻在石碑或牆上,我們簡直不能想像有這 樣的暴行。例如把男女孩活活的燒死,男人被插在木樁上,或活活剝皮,或被挖去雙 眼,斬去手腳和鼻子等。婦孺則被賣作奴隸。被攻陷之城則予以徹底破壞,連城附近 之樹都全數被砍下。」(註 6)

        可能有人會說,戰爭都是殘酷的,征服者都是這樣。一般的人民也常有這樣的心 境,希望在位者下台。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暴政必亡,如果不停止作惡,政權會很快 轉移。

        當你看到惡人得勢時,你的感想如何?你會怎麼做?上帝不管嗎?不! 如那鴻 1:3 所說,祂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但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那鴻書的預 言是對尼尼微而發,這對於受到亞述強烈威脅的猶大來說,實在是莫大的安慰。

      (四) 約拿書與那鴻書中的上帝

        先知那鴻在論到尼尼微的結局以前,先描述了許多上帝的特性:忌邪施報(鴻 1:2), 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鴻 1:3),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 的保障、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鴻 1:7)。

        先知約拿則用他的經歷來認識上帝。他本來以為上帝是可以逃避掉的(拿 1:3); 他在對外邦船員作見證時說,上帝是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拿 1:9)。在魚腹中 ,約拿體會到上帝是聽禱告的上帝(拿 2:2、2:7),是憐愛人的主(拿 2:8),救恩只 有從上帝而來(拿 2:9)。約拿知道上帝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 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拿 4:2)。正因為他對上帝有這種體認,所以他不願意去 傳講上帝的信息。後來證實約拿對上帝的認識是正確的,上帝因尼尼微人的悔改並未 降下祂藉約拿所宣佈的災禍,結果亞述逐漸強盛,最後把約拿自己的國家北國以色列 滅掉。不過在一百五十年後,亞述再度因其惡行遭到先知那鴻的責備,他們並無悔改 之心,上帝的審判至終臨到。上帝的公義與慈愛,不論在那個時代、對那個民族,都 是一樣的。

        約拿和那鴻都是在服事中更加的認識上帝,而照約翰福音17:3 所說,認識上帝 就是永生。你所認識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你能夠在服事中更加認識上帝的心意 嗎?

    四、以東與以色列

      俄巴底亞書是針對以東的,在探討俄巴底亞書之前,我們要先來看以東和以色列 的關係。

      以東是以掃的別名,意思是「紅色」。以掃是以色列的祖先雅各的孿生哥哥,他 以一碗紅豆湯出賣長子的名份,而得到以東這個名字(創 25:27-34)。希伯來書的作 者把以掃當做貪戀世俗、失去蒙恩機會的象徵(來 12:16-17)。有人因此怪罪那碗紅 豆湯,其實世俗的東西本無所謂好壞,端看人怎樣看待和使用。

      雅各因為搶走以掃的祝福,和以掃有一段仇,以掃甚至想要殺他。後來兄弟兩人 雖然和好,相安無事(創 27:41-45、32-33 章),他們的後代卻未修好。以色列人出 埃及時路過以東地,想要借道而行,以東人不肯,甚至還要出來攻擊以色列人(民 20:14-21)。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不可與以東爭戰,也不可搶奪他們的地;以色列人因此繞道而行(申 2:1-8)。

      以東人所居住的西珥山是一個山脈地帶,斷崖如鋸,矮叢亂生,不過肥沃之山谷 也不少。它位於猶大東南方,分佈在死海之南到亞迦巴灣一帶,原屬何利人所有(創 36:20),後來以東人佔領該地而居住(申 2:12)。何利的原意就是「岩穴居者」,而 西珥的原意是多毛的、暴烈的、粗獷的;恰好以東的祖先以掃也是多毛或暴烈的意思 。

      以東的首都是彼特拉(Petra,在耶利米書 49:13 譯成波斯拉),它是個依山岩而 建之城,地勢奇特險要,其天然保障,叫敵人極難進攻,使居住在內的人不愁外患。 以東其他重要的城市有布斯拉(Bozrah)、提幔(Teman,看耶利米書 49:7)、以他拉(申 2:8、王下 14:22)、以旬迦別(申 2:8)、西拉(王下 14:7)等。

      早在以色列的君王制度尚未成立以前,以東就有君王治理他們了(創 36:31-43、 代上 1:43-54)。以色列的第一個君王掃羅曾經與以東人爭戰而得勝(撒上 14:47), 有些以東人就被收編在掃羅的軍隊裡。大衛被掃羅追殺逃難時,向掃羅告密並殺挪伯 城祭司八十五人的多益就是以東人(撒上 21:7、22:9- 19)。

      大衛當王以後,大大戰勝以東,並且在以東全地設立防營(撒下 8:13-14)。列王 紀上 11:14-22 記載大衛王的元帥約押,在以東地住了六個月,把以東的男丁都殺光 了。只有以東王室的後裔哈達和一些人逃往埃及避難。在所羅門晚年,哈達成為以色 列的外患。

      南國猶大王約沙法時期,以東曾經聯合摩押和亞捫一起進攻猶大,結果在約沙法 王禁食祈禱之下,他們自相殘殺,猶大人不戰而勝(代下 20:1-30)。約沙法王因此得 以利用以東南邊、亞迦巴灣北端的以旬迦別港來製造船隻,準備遠航。不過這個計劃 卻因與北國以色列王亞哈謝合作,未得上帝喜悅而不得成就(代下 20:35-37)。我 們所策劃的,不論是在教會的事奉,或是工作上的計劃,如果蒙上帝喜悅,有上帝幫 助,一定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地,若未蒙上帝喜悅,就會徒勞無功。你有這樣的體會 嗎?

      約沙法王的時代,以東沒有王,只有總督治理(王上 22: 47)。它臣服於猶大, 當猶大和以色列聯軍攻打摩押王米沙時,它也隨行(王下 3:4-27)。但是當約沙法的 兒子約蘭做王時,以東背叛猶大,在撒益圍困猶大軍隊,猶大潰敗,以東從此脫離猶 大的管轄(王下 8:20-22、代下 21:8-10)。

      猶大王亞瑪謝曾經在鹽谷擊殺以東人一萬(王下 14:7),並且把西珥的神像帶回 叩拜,惹上帝發怒(代下 25:11-16);他的兒子亞撒利雅,亦即烏西雅王,曾經收回 以他拉(王下 14:22)。亞哈斯王時期,猶大遭到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聯軍之 圍攻,以東也來趁火打劫,擄去一些人(代下 28:1-17)。亞哈斯王求助於亞述,猶大 雖未被亞蘭和以色列聯軍所勝,以他拉城卻又落入以東的版圖(王下 16:6)。

      耶路撒冷淪陷時,以東人幸災樂禍地希望它毀滅(詩 137:7)。猶大滅亡以後,有 一些以東人搬到猶大南方居住。以東地在公元前第五世紀時,落入阿拉伯人的手中。 公元前第三世紀,以東終被阿拉伯族的納巴提人所滅。有一些以東人繼續流亡到猶大 南方,他們居住在稱為以土買的地方。瑪迦比王朝時期(註 7),許爾堪(John Hyrcanus)戰 勝他們,強迫他們接受割禮。公元前 47 年,猶流該撒任命以土買人安提帕做猶大省 的總督,他的兒子希律接續他做猶大的統治者。以土買人就是以東人。

      公元 70 年猶太人起來反抗羅馬,以土買人也參與其中。當羅馬將軍提多攻陷耶 路撒冷時,以土買人也遭受同樣的命運,被消滅。從此,以東就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 (註 8)。照先知所預言的,以色列還有恢復的希望,以東卻永遠斷絕(俄 10節)。

      綜上,以東和以色列人都有一樣的祖先。他們的先祖以掃和雅各是亞伯拉罕的兒 子以撒的雙生子。他們是鄰國,所以政治、軍事和經濟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關係。他 們敬拜一樣的上帝,在宗教上也算是同胞。上帝曾經吩咐以色列人,不可憎惡以東人 ,因為他們是兄弟(申 23:7)。不過,他們也都一樣,曾經落入拜偶像的陷阱(代下 25:14)。

    五、俄巴底亞書

      (一)、成書日期

        有關俄巴底亞書的日期,學者們的爭論很多。由於俄巴底亞提到耶路撒冷城遭災 ,受到外邦人的攻擊,以東人以仇恨的心來趁火打劫,我們可以探討在歷史上耶路撒 冷遭侵略、受擄掠的幾個事件,來判斷俄巴底亞書的日期:

        1. 猶大王羅波安在位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搶奪耶和華殿和王 宮的寶物(列王紀上 14:25-26、歷代志下 12:1-12)。
        2. 猶大王約蘭時期,以東背叛猶大,自立為王(代下 21:8-10),非利士人和亞拉 伯人又來攻擊猶大,擄掠王宮裡所有的財寶和王儲,只剩下最小的王子亞哈謝 (代下 21:16-17)。以東有可能在這時加入非利士和亞拉伯的聯軍,分佔一些掠物,時約公 元前第九世紀。
        3. 猶大王亞哈斯時期,亞蘭和以色列從北方來進攻猶大,以東和非利士則從南方 犯境(代下 28:5-6、16-18)。以東人擄掠了一些以色列人,並收回以他拉城(王下 16:6)。
        4. 巴比倫毀滅耶路撒冷,並把百姓擄去,時約公元前第六世紀(王下 25:1-21、 代下 36:11-20)。

        第 1 和第 3,由於當時耶路撒冷並未受到大規模的劫掠,和俄巴底亞書所描述 的不盡相同,因此可以排除。至於第2 或第 4,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

        傅理曼(註 9)、艾基新(註 10)和陳終道(註 11)採第 2 種看法。如此,耶利米 才有可能引用俄巴底亞 1-9 節再加以潤飾發揮(耶 49:7-22)。這就把俄巴底亞放在 先知書裡最早的一位,屬公元前第九世紀。

        史都亞特(D.Stuart)認為第 4 種看法才對,因為還有其他四段經文具有類似情 境,而他們都是猶大被擄時期的作品(詩137:7、哀 4:17-22、結 25:12-14、35:1-15)(註 12)。這就把先知俄巴底亞放在後期,屬公元前第六世紀。

      (二)、俄巴底亞書的信息

        俄巴底亞是舊約聖經裡最短的一卷書,只有一章。它專門論到以色列的兄弟之邦 以東。

        俄巴底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或「敬拜耶和華的人」。他的身 世不詳,就他書中所論,有可能他是猶大南方的人。

        俄巴底亞主要是論到以東受罰。以東為什麼要受罰呢?

        1. 他心高氣傲:他仗勢著住在岩穴中,以為自己一定立於不敗之地,心裡驕傲地 說,誰能把我拉下地去呢?上帝針對他這種心態,藉著先知告訴他說,你雖如大鷹高 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裡拉下你來。

          驕傲其實是人類共同的最根本的問題,卻是上帝所不喜悅的。有的人感覺自己自 卑,處處不如人,其實,自卑只是驕傲的另一種面貌。我們必須在聖靈的光照及帶領 之下,倚靠上帝,學習主耶穌的柔和謙卑。如果我們能夠常常記得,一切都是從上帝 所領受來的,不是我們所原有的,可能比較容易謙卑(林前 4:7)。羅馬書 12:36 也 這樣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 中道。」

        2. 他自以為有智慧:以東一向自詡有智慧。可是人的智慧在上帝看來,實在算不 得什麼(林前 1:25),有時候,反而攔阻人認識上帝(林前 1:21)。上帝雖然賞賜給人 聰明、智慧,卻不要人倚賴這些。箴言 3:5 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 自己的聰明。」只要不倚靠這些,專心仰賴上帝,這些就都能夠被上帝所使用。
        3. 他在兄弟雅各遭難時落井下石,一點也無憐憫之心:先知所指責的有行強暴、 和搶奪者同夥、袖手旁觀、幸災樂禍、趁火打劫、剪除逃脫者,甚至作幫兇,把剩下 的人交付仇敵。看起來,以東人似乎恨透猶大人,恨不得他遭報!從以東和以色列在 歷史上的發展關係來看,以東的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上帝不喜悅。

          當你的弟兄跌倒,或受上帝懲治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果那是你所討厭 的人呢?如何才能克服幸災樂禍的心態?

        先知提到一個降罰的日子,以東怎樣對待以色列,他也必受到同樣的遭遇,他會 得到報應。耶穌教導我們,「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 樣待人」(太 7:12),這真是上帝所定人與人之間的法則。

        其實,上帝的審判是針對萬國的。無論那一邦、那一國,或是上帝的百姓有驕傲 的心態,或是幸災樂禍的心態,上帝都會審判。不過,上帝給雅各有一個特別的應許 ,就是有一天他必興盛,必得原有的產業。相對地,以掃家卻永遠斷絕。看起來好像 上帝不公平,偏愛以色列,其實上帝賜給雅各的福份是給凡有信心、信賴祂的每一個 人的。

        除了俄巴底亞專論以東以外,其他先知也有預言以東的毀滅:以賽亞書 34:5-15、 63:1-6,耶利米書 49:7-22,耶利米哀歌 4:21-22,以西結書 25:12-14、35 章,約 珥書 3:19,阿摩司書 1:11-12,瑪拉基書 1:2-5。

        以東最後是被阿拉伯人所滅,它比猶大被擄更晚,但它從來沒有像猶大那樣歸回 、復國。

▲附註:

  1. 近代有些學者的研究認為約拿書是一部文學作品,它的寫法比較像寓言式,文中 採用許多誇大與擬人式的講法。他們主張作者借用耶羅波安第二時期的先知約拿(王 下 14: 25)作背景,寫下約拿書來表明一些重要的信息。此等見解並不會影響我們對 上帝與聖經的信心,反倒讓我們看到解釋聖經的多面性與複雜性。

  2. 舒茲(S.J.Schultz), 《舊約新語》, 賴建國、陳興蘭合譯(台北:華神出版社, 1993), pp.175-177.

  3. 巴斯德(J.S.Baxter), 《聖經研究 II》, 楊牧谷譯 (香港:種籽出版社, 1992), pp.512-513.

  4. 同註 3, p.460.

  5. 同註 3, p.511.

  6. 同註 3, pp.472-473.

  7. 瑪迦比王朝是兩約之間,猶太人被外族壓迫時所出現的一個短暫王國。

  8. 傅得曼(H.E.Freeman), 《舊約先知書導論》, 梁潔瓊譯 (台北:華神出版社, 1994), p.141.

  9. 同註 8, pp.138-139.

  10. 艾基新(G.L.Archer), 《舊約概論》, 梁潔瓊譯 (台北:華神出版社, 1985), pp.356-357.

  11. 陳終道,「列王與先知對照表」, 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93.

  12. Douglas Stuart, Hosea-Jonah.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31, D. A. Hubbard & G. W.Barker (ed.) (Waco: Word Book, 1987), pp.403-404.

▲背金句:那鴻書 1:3

▲作業:

  1. 默寫本課金句。

  2. 請閱讀阿摩書(9 章)、何西阿書(14 章)。

  3. 請預習第三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