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在尋找生活相關性。生活相關性引起人們學習的興趣,也激發持續人們的學習。今天的傳道者正有個大好的機會。除了那些被傳講過的主題外,他仍有很好的機會,拿起聖經、解釋經文的意義,顯示經文教訓與當代人們生活的相關性。

 應用不是只像個貼在講章後面的附加物而已。傳道者在組織講章之前,就應該先構想好應用之道。如此一來,思考講章的應用之道就成為解經過程的一部份。

然而,長久以來,傳道者在預備講章時,應用之道的計劃總被忽略,或者只是在預備信息時,隨便添上幾筆而已。身為傳道者,我們確實需要嚴肅的正視應用之道在預備講章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避免的極端


 做出講章應用之道時,傳道者需面對一個神學問題。倒底提出應用之道是傳道者解釋經文的獨一職責?抑或他要成為一位說服者而已?

 第一個問題,認知上帝話語擁有改變世人生活的能力。傳道人如果認知這個神學真理,就能自在的提出應用之道。第二個問題則覺察"說服人"正是提出應用之道的主要管道。

 聖經證據的相關性讓人置疑除了以上兩個選擇以外,是否沒有第三個選擇。問題是真的只有這一、兩個極端嗎?難道聖經教訓不是教導傳道者是位經文的解釋者,也是位說服者?這兩者之間應有平衡點。其實,當傳道者將給予經文清晰的解釋,他也會基於聖經的解釋,作出正確及相關的應用之道。


應用與解釋的關係


 所有具效益的應用都基礎於具有效益的經文解釋。應用與解釋是不可混淆的。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傳道人需要經常、分別的面對這兩項主題。

 因為,傳道人並非隨心所欲的做出應用之道。他必須單單提及出自經文本義的道德性教導,這樣的教導與經文真理協調一致。傳道人提出應用之道的第一步,就是找尋經文的意義,這是釋經的程序。再來就是從找出源自於經文,具能啟發本身及會眾生活價值的教導。這就是評估及應用的程序。


應用之道的先決條件

  1. 應用之道應在傳道者生命中佔最首要的位置。

    傳道者必須成為本身宣講真理的具體表現。如果聖經真理無法影響傳道者的生活、價值、靈命、態度及情緒,那他就沒有權利期待他的聽者會化真理為行動。傳道者是他所傳講真理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範例。

  2. 應用之道基礎於對聽者的分析。

    如果傳道者想要提出有用及活潑的應用之道,那他就必須瞭解人們的一般需要,以及會眾的特定需要。

  3. 在準備講章時必須妥善計劃應用之道

    傳道者選擇某段經文,不是因為經文富有高明的挑戰,而是因為這段經文帶著應許,這應許透過活生生、永恆的真理,直接激勵渴慕的會眾。以後要提到的"講章句子"這名詞會反映出經文主題真理,也會指出信息的應用方向。而一部份的輔助材料就是應用的說明。宣道時採用許多例證就是要說明聖經真理可以成為可資應用,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成為有意義的教導。


應用之道應納入講章的那一部份?


 應用之道可以納入講章的任何一部份。關於應用之道在講章中正確位置的安排,並沒有一成不變的原則。一般而言,經文的本質及傳講的目標是決定應用之道多寡及位置的主要因素。

 許多傳道者將應用之道放在導論。同樣的真理在講章句子中說明,在本文主要重點中,逐一強化,然後在結論中摘要論述。有些人則將應用之道散佈在講章各部份,有的傳道者甘脆將應用之道放在講章的結論部份。

 不管應用之道放在講章的那一部份,最好的經文解析,應用方面的勸誡就越顯平凡不帶強迫性。事實上,具屬靈悟性的人能夠自己尋得講章的應用之道。


編寫應用之道的建議


  1. 要包括實際可行出來的建議。

    人們在應用的部份受到激勵而從事某些行動時,告訴他們如何作才是最佳的。

  2. 要將真理和個人生活產生關聯。

    這種方式通常是藉著強調"你"的技巧,或者較間接的"我們"或"讓我們"共同來作。

  3. 避免可預估性。

    不要每次都把應用之道放在老位置上。多作些變化,以保持果效。

  4. 在提出個人應用之道時要敏銳些。

    如果將矛頭對準個人或特定一群人,那將是弊大於利。提出個人應用之道時,在責備永遠都是不合適的。

  5. 帶領會眾作出積極清楚的回應。

    Warren 建議應用之道應該是清楚、可能實踐以及可以衡量實行效果的。

  6. 尋求聖靈的同工。

    任何人都不會強調過頭在準備講章及宣道時,必需依靠上帝及聖靈。傳道者盡其所能的準備講章,且忠心的解釋經文,他仍然需要確信上帝是唯一能改變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