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已準備好研讀選來宣講的經文。從預備講章的角度來研究一段聖經經文的過程稱為釋經。釋經的過程通常被納入講章預備計劃中的第二步驟。這個釋經過程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1. 閱讀經文段落
  2. 研究經文背景
  3. 觀察歸納經文
  4. 分析經文

 在這四個不同的經文研讀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重複之處。例如,所有過程均要求閱讀經文。這樣的重複閱讀是講道者必須事先設想得到的,事實上,重複閱讀有許多好處,它可以不斷的增強及累積研讀的果效。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瞭解,這樣的研讀過程不只是應用於講道解經的過程,而是研讀整本聖經時,都應該經過這樣的研讀過程。(傳道者若不是要逐次講完整本聖經,當他達到研讀經文過程的最後一階段-分析經文,通常在準備一篇以釋經單元為主的講章時,已綽綽有餘。)


閱讀經文段落


 在宣講之前必須好好的閱讀經文。而且要念許多次。據說G. Campbell Morgan 在宣講之前,常會將經文念上三、四十遍。但光是閱讀並不夠,我們還要花時間好好的沉思默想經文的意義。


閱讀經文建議


 我們閱讀經文的目標包括:1) 獲取對聖經的整體瞭解。這意味我們需要定期閱讀整本聖經。2) 獲取對特定聖經書卷或經文的瞭解。

 因此,Warren提出以下閱讀經文建議:

  1. 研讀書卷或經文而不作筆記。
  2. 不中斷的閱讀。
  3. 閱讀不同版本聖經,如字義本、意譯本及當代語言的譯本。
  4. 獨處一角、大聲朗讀經文。


Adler/Van Doren的閱讀法


 此外,筆者建議傳道者採用Adler 和 Van Doren在「如何讀一本書」所提倡的讀書方法。

 這本書提出有關於閱讀的兩個基本假設:第一、閱讀可以是活潑的,也可以是不活潑的,越活潑效果越好。其次,通常人們是為了某些目標而閱讀:a) 有的單為了享受而讀書;b) 有的是為獲得資訊;c) 有的則是為幫助瞭解。最好的目標就是為求得瞭解而閱讀。


 閱讀可分成三個層次,基本的閱讀、視察的閱讀以及分析的閱讀。


基本的閱讀


 一個人在學習基本、初階的例行性事物時,需要作基本閱讀。在這一階段的閱讀中,閱讀者單要問的問題就是:「這句話在說些甚麼?」


視察的閱讀


 這階段閱讀目地在迅速獲得對一本書的整體認識。在這一階段閱讀的目標多為獲取資訊,除了繼續問道:「這句話在說些甚麼?」之外,視察的閱讀其實是種「有系統的略讀」或是「表面的閱讀」。

 有系統的略讀或是淺讀

  1. 初次略讀,提出以下問題:

    • 作者是誰?
    • 讀者是誰?
    • 書卷的格式?
    • 開頭經文有何重要的訊息?
    • 結束的經文有何重要的訊息?

  2. 仔細檢視看起來記載主要爭論因素的章節經文。提出以下問題:

    • 共有幾章相關的經文?
    • 共有幾段相關的章節?
    • 你需要花多長時間讀?
    • 內容的格式後一致嗎?
    • 有沒有摘要性的陳述?
    • 有沒有提及關鍵人物?
    • 有沒有一些記載,指出這本書寫作的場合及因由?

  3. 翻翻聖經,隨意看看幾處經文。在注意本身對這段經文的感動時,也找出一段經文主要的觀點。


 表面的閱讀

 表面的閱讀並非意味膚淺,而是指著在閱讀時,不要即刻的停下來思考不太懂的經文教導。其實聖經經文常需要不中止的閱讀好幾遍


分析的閱讀


 這種閱讀的目標在求深度瞭解一本書。

  1. 歸類寫作的格式。看看是屬於敘述文、詩歌、預言、書信或者啟示的格式?

  2. 以一句話或一段短文寫出這本書的重點。

  3. 連貫書中的主要段落,看看它們如何組織成整體內容。Grassmick建議五個線索幫助我們找到書中的主要段落。

    • 作者直接宣告他要開始一個新的段落。

    • 文字結構的線索,如行文間的連接詞(例如,所以....)

    • 改變文章的格式(例如由敘述格式變為詩歌格式)。

    • 一些文法格式的改變及重覆,例如位格、時態、語氣及語態。

    • 主題、邏輯及思想型態的轉變。

  4. 找出作者面對的是甚麼問題。每位作者都有他的寫作動機。他以一系列的問題開始,而他寫的書信就在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牢記在心的是,一定有些來自讀者或作者的原因,促使作者寫作。


研究經文的背景


 聖經中任何一本書,或是任何一段經文的背景均是依附特定的歷史情境,這樣的背景支配及引起經文的寫作。任何一本書的教導唯有透過瞭解它的歷史背景,才能獲得了解其意義的正確觀點。因此,Tenney主張:「著作採用許多當時的事件、地點、趨勢、風潮及疑問等,這些均須隨時加以解釋,以闡明清楚著作的思想。」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歸納,對經文的解釋研究者而言,研究著作的歷史背景是不容忽視的。藉此可以獲得瞭解經文原始意義的正確觀點,也可以避免讀者倒讀出非神心意的教導。


從事背景的研究


 步驟一 - 選擇聖經書卷或經文

 一個人選擇希望研讀的書卷或經文,然後開始收集參考工具,準備從事研究。(就理想而言,這段經文已在訂定宣道日曆時選好了)

 步驟二 - 列出參考資料

 以下的參考工具是在這種研經時不可或缺的。這些參考工具包括:聖經字典、聖經百科全書、聖經手冊、聖經地圖以及聖經導論。

 步驟三 - 從研讀地理環境中獲得瞭解

 當一個人在研讀聖經時,研究地理學方面資料,他的主要目標是希望儘其所能學習經文背景中的土地、城市、水源分佈和人們居住的位置,以及瞭解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程度。簡而言之,在研究中,不斷的問道:「當時的地理環境如何影響我現在研究的這段經文?」

 步驟四 - 從研讀歷史環境中獲得瞭解

研讀舊約經文時,必須了解以色列國及其鄰近國家的發展歷史,研讀福音書時,必須了解耶穌事工的階段,而研讀使徒行傳時,則必須了解早期教會發展以及保羅的宣教旅程。在研究聖經時,需要不斷的問道:「當時的歷史事件如何影響我所研究的這段經文蘊涵的背景?」

 步驟五 - 從研讀文化環境中獲得瞭解

 在這方面,我們嘗試儘量瞭解整本聖經,或特定經文中所提及人物的生活型態。文化通常包括人們的產物及活動,這些包括他們的信仰、道德、藝術、法律、風俗及手工藝品等。

 步驟六 - 從研讀政治環境中獲得瞭解

  Warren提及:「許多發生在舊約的以色列,新約中耶穌、保羅和其他使徒所處羅馬世界的事件,都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也因此,當我們研究聖經時,也必須研究一段經文後面的政治情境。

 步驟七 - 歸納研究所得

 回顧整個研究過程,至此,就該作出研究的結論。研究者必須提出以下的問題:a) 這些背景資料如何幫助我,使我更瞭解研讀的經文?b) 這些因素對我所讀的這段經文形成何種影響?

 步驟八 - 作出個人的應用之道

 當一個人使用研究背景的方法時,可能在找出應用的辦法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應用之道,他可能不應該再發展下去;反之,他的研究可能會發掘到極具應用性的聖經真理。Warren在如何寫出好的應用之道方面,建議以下四個要素:

  1. 它必須是個人化的,以單數第一人稱寫出來,""。

  2. 它必須是實際的,反映出一個人可實際去的。

  3. 它必須是可能完成的,一件人們知道他們可以達成的。

  4. 它必須是可證明或明顯的,所以一個人可以自我評估自己的應用成果。


觀察綜合分析經文


 有些稱研究聖經經文的方法叫"觀察法",另外有人則稱之為"綜合分析法"。我想強調兩者所擁有的特色,所以我稱這樣的研究步驟為"觀察綜合分析經文法"。無論怎麼表示,這個觀念就是將一卷經文當作一個單元來研究。

 觀察指出研究一本書的目標在獲得整體觀念。綜合,則在於充份研究後,瞭解經文的意義。觀察 幫助我們瞭解整體中的部份,綜合則把所有的小部份集合在一起。綜合會忽視細節,以整體觀念瞭解經文,它的目標在透過整體觀念解釋一本書,並將研究結果整合成為有意義的協調一致的觀念。


觀察歸納經文


 步驟一 - 閱讀書卷

 在探所及分析的閱讀中,這本書卷已讀了好幾次。然而最起碼的目標還要再讀五次。如果可能一次快速的讀完它,而且讀兩種以上的不同譯本。

 步驟二 - 作些簡單的筆記

  1. 區分文章的格式
  2. 寫下第一印象
  3. 寫下鑰字
  4. 寫下鑰節
  5. 記下情緒表現
  6. 記下內容的結構
  7. 寫下主要的人物角色

 步驟三 - 研究背景

 這有別於背景研究法,主要想瞭解的是促成寫作的直接背景。研讀時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1. 作者是誰?
  2. 作者的情境如何?
  3. 這本書在那裡寫的?
  4. 這本書在何時寫的?
  5. 這本書是寫給誰的?

 步驟四 - 以水平圖方式畫個暫時的內容大剛

 這個步驟的目標是要標明內容重點,也顯示這些重點彼此的關聯。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畫個水平圖標示這些重點的關聯。

  1. 給每段經文一個簡短摘述的標題
  2. 找出整段經文的次段落
    • 找出段落間的主要分界。
    • 聯貫兩段經文與其分界的關係。
    • 比水平圖表現經文段落的分界。


綜合研究所得:整合部份所得成為完整觀念


 步驟一 - 作個新的段落標題

 在這個階段,個人可使用自己經常研讀的聖經,在英文版聖經中,新譯本聖經的分段就和欽定本及修訂本不同,而且它的節數也比較多,較容易讀、容易瞭解。

 步驟二 - 作個仔細、完善的經文大綱

  1. 將相同的段落連成一個片斷。
  2. 將相同的片斷連成一個小節。
  3. 將相同的小節連成一個單元。

注意:每個段落在這個大綱上要成為一個點。(作成以後編寫講章的點。)

 步驟三 - 寫下書卷的概要

 概要是簡述書卷的主要論點。這些論點就是作者用來完成他寫作目地,具有邏輯發展次序的觀念。具有寫出概要的能力表示一個人已掌握了經文論點的發展脈絡。

 步驟四 - 列出領悟點的摘要

列出從閱讀、研究及觀察經文所得的領受,歸納出此段經文書卷的主題及結論。這些是屬於個人的領悟,而非從參考書籍中所得的領悟。

 步驟五 - 寫出應用之道

這個應用之道必須出自於觀察及歸納的過程。它必須是清楚而且可供衡量、評估的。

 以上三個步驟,閱讀、研究經文背景以及預備觀察歸納經文所得,可以幫助傳道人瞭解聖經作者書寫本段經文的目標。以下將研討經文分析的步驟。


經文分析


 分析,就其定義而言,它的意思是,"將整體分解成部份"。對聖經研讀而言,分析的意義則是仔細的研讀整卷書卷的一段經文,通常是一段或兩段。這裡的重點放在這由一段或幾段經文組成的解經單元。單元的長短端視採用內容的長短。


分析經文的步驟


 分析經文時包含幾些重要的步驟。應該把握這些經文分析步驟的重要性,是值得我們再三強調的。這樣的研究正是獲取"信息",並在後來編排成講章形式的基礎。請跟隨以下步驟:

  1. 選擇經文。

    這樣的選擇不是選擇整本書卷,而是選擇個人有意宣講的講章單元。這樣的選擇可能已依據講道日曆預先選擇妥當。

  2. 意譯經文。

    意譯就是以個人本身的用字,透過簡單、清楚的語言表達,來重述一段經文。這可說是一個摘要或提綱契領的簡述。意譯經文時,其位格及時態都保持不變。

  3. 製作一個機械式的圖表。

    一個機械式的圖表包括一個對照意譯經文的經文重寫或重新安排。這樣的圖表嘗試安排經文,好讓人一看就瞭解經文中句子、子句、片語及文字彼此的關係。以下是製作一個機械式圖表的步驟。

    • 列出並寫下主要子句及重點,讓這些重點容易被看出。

    • 將主要論點寫在紙張的極左端。

    • 將形容子句放在它所形容的詞句的上下方。

    • 將形容片語及詞句放在它所形容的詞句的下方。

    • 將形容子句、片語、詞句、平行的觀念以及平行的架構以相關位置連在一起。
    • 強調重要的連接詞,像是 - 但是、以及、仍舊、為了、因此以及然後

  4. 製作分析性大綱

    分析性大綱基本上以聖經經主。也就是說這樣的大綱,多少必須跟隨已依照機械式圖表寫過經文的序及內容。當然一個經文圖表與大綱不太可能完全吻合。例如,一個好的大綱強調重點的平行,有點就必需有點的對應,有第點就不能沒有第點的對應,而機械式的圖表經常缺乏這類的平行對應。

    在完成一段經文機械式圖表後,接著就是依照以下步驟建立一個分析性的大綱。

    • 將平行及對等的觀念排列成行。

    • 將經文的觀念依邏輯次序或種類組成觀念群。

      將主要觀念排列成行。這些觀念可以從經文分析筆記中最左邊的筆記中找到。

      將次要觀念排列成行。這些觀念經常可以從經文分析筆記中列出的獨立子句中找到。

      將再次要觀念排列成行。

    • 你自己的話(不是聖經經文的話)以大綱方式,摘要陳述依邏輯次序表現的觀念。這樣的大綱必須以你自己的話陳述經文包含的歷史性真理。

  5. 決定主題

    這個主題就是這段經所要表達的內容,一個概括性的觀念。雖然決定主題沒有一定的原則,一般而言,都以一個字來表達這個主題。

    • 你可以想想以下列出的一般性聖經經文主題。

      1. 邪惡  4. 童女生子   7. 禱告
      2. 上帝  5. 恩典     8. 天國
      3. 分開  6. 信心     9. 愛心

    • 想想一些聖經經文主題的範例,

      
          經文        主題
      

      哥羅西書 1:3-8    禱告 腓立比書 1:3-11   禱告 以弗所書 1:15-23   禱告 馬太福音 6:5-15   禱告 但以理書 9:3-19   禱告


      你幾乎可以給任何一段聖經經文安上一個主題。事實上,一位聖經宣道者必會給他所傳講的經文標上主題。他會實實在在的在講章上寫明這段經文的主題。

  6. 決定題目

    題目是將主題進一步發展或細述而成。題目是主題的一個部份,透過訂定題目,傳道者可以將整體的觀念發展得較具體些。就主題而言,通常以一個字寫出,題目通常則由三個字或更多字寫出。

    • 前面我們已談過禱告的主題,現在我們跟著發展出不同的題目。

      1/ 禱告的攔阻
      2/ 禱告的應許
      3/ 禱告的問題
      4/ 禱告的答覆
      5/ 禱告的偉人

    • 請注意以下例證中,題目與主題之間關係。

      
                      經文     主題    題目
      

        歌羅西書 1:3-8   禱告   禱告中的感恩 腓立比書 1:3-11   禱告   代求與感恩   以弗所書 1:15-23 禱告   禱告中的代求   馬太福音 6:5-15 禱告   禱告的榜樣   但以理書 9:3-19  禱告   禱告的懺悔


  7. 界定每一句話的意義

    分析一段經文時,不只必需發現它的單一思想(主題及題目),也必須發現組成這段經文的幾些次要點。因此,傳道者必須找出在這段經文中,所含句子的完整觀念。

    句子是由子句組成,不論是附屬子句或個別子句。在決定作者的意思時,個別子句比從屬子句重要。句子可以區分為單一句子、混合句子、複合句子或者兼有混合及複合的句子。

    傳道者必須開始找出他所研究經文所含的句子,並依文法結構分析經文。若要在界定每一句話的意思,則須跟隨以下分析步驟:

    • 列出每一句子。

    • 將句子區分為單一句子、混合句子、複合句子或者兼有混合及複合的句子。

    • 界定那些子句是附屬子句,那些是個別子句。

    • 以摘要敘述每一句話的完整意義。

  8. 決定鑰字的意義

    解釋者如果不懂得每個字的意義,他就無法正確瞭解一個句子。因此,他需要知道如何辨明經文中每一個字的基本意義。一個字可能有許多意思,而瞭解使用這個字的經文上下文,就能瞭解這個字的意義。

    有三種型態的字特別值得考量。

    • 第一種是難以瞭解的字

      這些字就是難以瞭解它的意義的字,是常令講道者困擾的字。當然,這個人覺得困難瞭解的字,另一個人可能不覺困難。

    • 第二種是關鍵的字

      這些關鍵字常是一段經文的中心。就像腓立比書1:5中的同心合意,希伯來書6:1的完全,馬太福音5:3的天國等。除非一個人瞭解這個字在該段經文的意義,否則他將無法瞭解該段經文的基本意義。

    • 第三種是深奧的字

      這些字有的是生動描述的字句,有些則是表達獨特的神學真理。對傳道的目標而言,這些字頗有戲劇化效果。他們易於將抽象觀念以具體方式表達。例如,死的毒鉤、罪的權勢等字句。

    基本上,可透過兩種步驟界定一個字的意義。

    • 第一是透過演繹法。

      在這種方法中,解經者透過各樣聖經文字研究工具來瞭解意義。這些工具包括,字典、神學辭典、經文彙編、經文圖解及聖經註釋等。

    • 第二種則是透過歸納法。

      歸納法的目標則是要找到這個字的所有可能意義,以及在這段經文中的特殊意義。根隨以下的程序就可以作個簡單的聖經字句研究。

      1/ 使用經文彙編,在不同經文中找出這個字。

      2/ 界定這個字在每一處經文中的可能意義。

      3/ 將各種不同的意義歸類。列出各種不同意義的相關經文。

      4/ 盡可能精確的說明這個字在這段經文的意義。

  9. 作成應用之道

    傳道者必須列出這段經文一些可能的應用之道(最少每一節一個應用之道),以及和個人有關的一個整體應用之道(放在結論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