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組活動的設計
   對某些人而言,一個有著基督徒團契的團體正是一個遇見和自己相同的一群人的地方,或許在這裡找到婚姻的對象,或者只是在這裡找到樂趣。對有些人,這裡可能是在忙亂紛擾的世界中,提供歇息的避風港。而對某些人而言,這裡是他們可以學習聖經的地方。的確,以上這些人都可以在基督徒團契中滿足他們的目標,然而,他們卻未看清基督徒團契的真正意義,他們並未看見基督徒團契的整體面貌。

小組的目標

基督徒團契團體的目標不外乎藉著基督徒彼此協助,在基督徒團契中榮耀上帝,仔細區分,則包括以下層面:

  1. 見證上帝的偉大,祂的公義及憐憫 (佈道)

  2. 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與眾信徒一同跟隨 (門徒)

  3. 參與普世傳福音事工 (宣教)

我們相信有效的小能夠提供達成以上目標的重要工具。較大的團體可以增強團體的合一性,並提供教會有形的教導及發展。但只有在小組裡面,信徒才能成為門徒。小組獨具一格的個人特質,能夠裝備基督徒屬靈的品格,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在順服基督旨意之下行事為人。

品格的裝備及順服中的行動,正如同箭與弓,兩者都要能夠擊中目標。所以我們呼籲基督徒首當跟隨耶穌,然後才能成為基督的樣式。可是若我們不遵行上帝的話語,那我們是不可能成為基督的樣式。

如果一個團體光只是注意自己,而不能活出上帝話語,那它終將發現,甚至連本身所擁有的真理,都會消失無蹤,或是變得枯燥無味。相同的,一個團體如果光只知道事工,而不在上帝話語中成長(不是只有知識上的了解),則會發現,事工是以他們為中心,而不是上帝為中心。

小組的發展階段

小組是由人組成的,而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的期望、恐懼、背景及人格都是不同的。作為小組的領袖,我們的目標是要將這些差異緊密的整合在一起,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帶領小組時,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你如何幫助他們由一個鬆散的個人集合體,變成一個結合緊密的團體?」在開始面對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想到,當小組成員接近小組,準備跟其他人互動之時,他們會想些什麼?從小組的第一步開始,他們將經歷不同的小組發展階段。

正如同一個人經歷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成人期到老人期,小組也經過不同的成長階段。小組成長階段可分為勘查、過渡、行動及結束等四個階段。不同的小組成長的速度不一,但無論是快或慢,當基督藉著小組在世界中施行祂的旨意,每一個小組都是朝向基督的樣式成長。讓我們進一步看看小組的每一個成長階段。

了解小組成員

通常人們參與一個團體,都是為了想跟別人在一起,以完成某些目標。而當他們參加這個團體之初,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團體是否適合他們,這時候,就進入勘查階段。在這階段,他們會思考,是否能跟大家處得來?能不能接納他們?別人是否和我一樣投入?我能期待別人什麼?我又能給別人什麼?

階段 勘查 過渡 行動 結束
小組成員的想法 我是否屬於這裡?

小組對我的期望是什麼?

我能期望別人什麼?

我能信賴這個小組嗎?

這到底是誰的小組?

這是一個有作為的小組嗎?

讓我們作一些事情。

我願意冒險,為別人付出。

這一切值得嗎?

關於別人、神以及別人,我學到什麼?

小組成員的感覺 期待

焦慮

興奮

缺乏熱忱

緊張的開始

焦慮

缺乏耐心

接納

決心

溫暖

自由

溫暖

尊重

欣賞

傷感

小組成員的行動 提供消息

主動接納別人

斷斷續續的出席

容易被激怒

提供個人資訊

分享積極的感覺

分派領導責任

願意冒險

提出回饋

表現愛和尊敬

表現對別人的欣賞。

領袖行動及態度 同理心

溫暖

具體的表達

關心

積極溝通

同理心

鼓勵

面對

自我表白

保持彈性

挑戰

支持

提出回饋

冒險

確保目標清楚

反省

回顧

強化小組收穫

感恩

領袖計劃的活動 自我了解的分享

社交活動

一對一時間

互信的建立

自我表明

訂立小組契約

建立禱告同伴

願意冒險

對外事工

恩賜的肯定

回饋

回顧

慶祝

交換禮物

在第一階段,小組成員心中存著焦慮及不確定的感覺。然而如果幫助他明白藉著小組能得到的益處,則會帶給組員興奮及期待之情。這種複雜膠著的情緒容易讓小組成員退縮,而變得不願意分享或投入,縱使他們原本十分願意主動參與的。如此一來,談話的內容會集中在較不敏感的話題。對小組的期待會成為:「我只是想有個好的團契。」或者「我在找一個真的想在教會作些事情的小組。」小組成員彼此交換個人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專長、地址、家庭成員。這是小組開始,彼此認識的階段。經過幾次聚集以後,小組組員通常都能知道一些彼此的資料。

雖然如此,緊接著,初初見面的熱情逐漸開始消退。我們開始看到那些讓我們生氣的人或事。我們覺得,那位領袖也不是我們期望的樣子,我們認為他應該更主動或少主動一些。這類的問題慢慢的被提出:到底誰是領袖?領袖應該作些什麼?難道這是某某人專屬的小組?還是這是我們大家的小組?起初的期望落空了,熱忱也消退了,恐懼漸漸產生,內心覺得,這個小組跟我期望的完全不一樣。有些組員開始猶疑要不要進一步投入。有些人甚至變得不信任自己不喜歡的人。幸運的是,大部分的組員會選擇留下來,共同面對難題。雖然如此,有些人還是會變成方便才來參加,還有些人從此就不來參加了。甚至有些小組由於問題太大,難以解決,而成員也不願參與面對問題,於是就停止了。

過渡階段不是一個輕鬆容易的階段。成員面對發生的事情,變得缺乏耐心,而且容易被激怒。我們一方面害怕被拒絕,另一方面對那些不願意分享的組員又覺得沮喪。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他們不要多參與些?」此時,可能也有人在懷疑:「我們到底在參與什麼?我麼到底在幹什麼?」

雖然如此,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對小組而言,過渡階段不是衝突的階段,而是組員更深入彼此了解的契機。藉著這個過渡階段,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彼此對這個小組的認同。事實上,一個「絕無衝突」的小組並非常態。當渡過過渡階段,我們會發展出對小組的向心力,每個成員都感覺對小組的歸屬感。大家互相訴說內心對小組的期許(通常是經過挫折後,對小組較成熟的期望。),此時,小組開始朝向另一個階段發展,朝著某些目標前進。

這個行動階段的開始,通常是小組成員願意說:「我們能作什麼?我們如何才能成功的達成目標?讓我們開始吧。」其實,看看小組的發展,並不一定需要等到所有問題解決,小組成員完全彼此接納之後,才能往前邁進。對小組的投入本身就能夠幫助成員逐漸達到共識,朝向目標發展,並解決彼此之間的衝突。當我們能夠彼此認同之時,我們會覺得更安全、更自由的成為自己並發覺自己。在這種彼此接納的氣氛,彼此能夠更容易的分享積極的感覺(就像是『我真的關心您』)而不會有怕被拒絕的恐懼。在這個階段,我們也能自由的對別人的恩賜給予肯定。在這階段,有一種開放的感覺,彼此能夠試著在事工上使用自己的恩賜,並且再使用恩賜時,獲得成長,偶而也在失敗中獲得成長。在這時候,小組成為「我們的小組」,每一位成員按著不同的恩賜彼此帶領,幫助小組的運作。

在這裡必須要提醒的是,小組並非在這個階段才有所謂的宣教的表現,事實上,宣教,對外的事工,必須存在小組的每個階段。只是在這個行動的階段,宣教的功能才獲得充分的發揮。

由於學年的結束、成員的搬家或是團體解散,小組走向最後一個階段-結束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問自己:「我們曾經完成什麼?值得嗎?」在這階段,常會對未完成的事情,感覺難過。但也對過去在一起,共同事奉的時間感覺十分溫馨。結束的階段包含十分複雜的情緒-傷感,因為小組快要結束了;喜樂,因為上帝在我們中間成就的大事。

幫助小組經過發展階段

「既然如此,那我如何幫助小組順利經過開始到結束的階段呢?我曾經參加一個小組,在過渡階段就結束的,我可不希望歷史重演。」讓我們好好看看每一個階段,並看看一位領袖能作什麼,以幫助小組朝向目標發展。

領袖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小組發展的方向,但可以促進小組的發展。在勘查階段存在著不確定感覺時,領袖必須清楚說出小組的基本要求,(例如開會的時間、地點)若能提出具體的方向,能夠幫助成員在小組中得著安全感。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是要當個不分青紅皂白、掃平障礙的推土機,我們必須表現對成員的尊敬及關懷。 我們的舉止及話語都在告訴人:「你是屬於這裡的。」我們必須要聽小組成員語言及非語言的表達(像是姿勢、表情等等),這能夠幫助我們與組員的溝通。

當人們看見別人覺得他們的意見十分重要時,他們就更願意與人分享並願意更多參與小組活動。當這樣的參與逐漸增加時,小組逐漸的進入過渡階段。在過渡階段產生的恐懼以及不安的感覺,正意味著需要仔細的傾聽,也意味著必須要問些問題以探索問題背後的因素。

當消極的反應產生時,我們不需要採取防衛態度,而是要問自己:「他說的內容是什麼?」「是什麼因素讓我們停滯不前?」「他這樣說對嗎?」單純的問問小組,以澄清問題的真相。我們不要遺漏問題背後的原因及感覺。傾聽並且鼓勵人們說出他們的意見,這能夠幫助彼此勇敢說出內心的感受及事情發生的原委。

對領袖而言,安排時間,與小組成員個別面談也十分重要,可以幫助了解學校上課的情形?他們的家庭生活?週末時間的安排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傾聽、傾聽、傾聽。

當你越來越了解他們,你也可以開始充滿愛心的和他們正面談談,你發現他們對小組的態度、參加小組活動以及人際關係的問題。當人們知道我們確實的關心他,那他會把正面的問題當成關心的意義,而不當成對他的攻擊。我們希望能夠為他們的益處幫助他們,當然有時候也是為小組的益處。

領袖也需要建立小組分享的氣氛。人們分享的深度通常不會超過領袖指定的深度。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合適的分享氣氛,這也包括建立參與小組的深度。如果我們只是分享我們的工作,家裡的小貓小狗,小組成員也會分享這類雞毛蒜皮的事。

因為在過渡的階段,有太多影響的因素,所以領袖必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例如事先的計劃的確很重要,但卻不能成為唯一的指引。改變計劃比改變人的反應容易多了。隨時注意一些訊息,這些訊息可能說明有些人只是袖手旁觀而已。依照實際情況,有時候需要隨時更動計劃。

朝向行動階段前進可以是充滿樂趣的階段,因為此時小組已準備好向前邁進。「讓我們一起作!」這時候,小組組員已經願意擔負責任。而且小組也開始深一層的互動,彼此幫助在個別的恩賜中成長,在失敗中,我們亦彼此扶持。

可是這時候也不容領袖稍做鬆懈,這時候正是領袖需要幫助小組保持明確意向的重要時刻。我們可能需要繼續界定並陳明小組的目標。在這個階段,小組領袖常常容易陷入事先未訂定的目標。的確,跟隨著既定的發展行程,帶領小組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我們覺得穩多了,可是小組繼續往前發展的方向是哪裡?我們已經一同走過一段日子,經過一起掙扎成長的時光,小組真的是屬於大家的了。我們一起慶祝組員的喜樂,也一起在彼此的傷心難過中共同哭泣。我們一起成長,也一起跌倒,在跌倒時,我們分析原因,起來重新出發。

行動的確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階段,但卻不意味這是個容易的階段。

當結束的階段來臨,領袖可以帶領小組成員回顧上帝在小組中成就的大事。回想起來,有些成長是逐漸產生,以致於我們未曾發覺其中的變化。 回顧過去可以幫助我們享受這些成長的喜樂。

這時候也是小組組員互相肯定及感謝上帝大能作為在小組中施行的時刻。在這時候,我們也為彼此既將分離後的日子禱告。

感覺難過,這是一定的。曾經在我們身邊,對我們十分重要的人們即將離開,以後相聚的機會變得有限。雖然如此,領袖可以指出積極的一面。上帝使用我們,在別人的成長中有分,祂使用我們達成團體的目標。而且祂已經裝備我們朝向新的領域,作為一位感恩、成長的人,我們勇敢邁進。

小組生活的基礎

wsp004-1.jpg (15525 bytes)從聖經中基督徒團體的模式,我們可以看見如圖的四個小組生活的要素。這四個要素包括:

  1. 培育 蒙上帝喂養以長成基督的樣式。培育的目標是冀望心智及靈命成長,漸有基督的樣式。早期基督徒有使徒教導的培育。在我們的小組,培育是透過聖經研讀獲得的。然而,我們的心智、靈命也可藉著研讀優良的基督教文學、聽聽專題演講、聽聽錄音帶或是藉著基督徒彼此的分享從上帝的領受,而得到培育。

  2. 崇拜 就是藉著定睛上帝屬性、作為及言語,讚美、榮耀上帝。崇拜是尊崇上帝,因為祂愛我們,是我們奇妙的天父。崇拜的目標是為要將喜樂帶到上帝面前。

    在早期教會的基督徒都存著「敬畏的心」他們定期的到聖殿,就是為了敬拜上帝。除了聖殿以外,他們也在家庭敬拜上帝。一個小組不只能在禱告中敬拜,也能在唱詩、讀經或者誦讀讚美詩敬拜上帝。

  3. 團契 是以我們的基督徒經驗為中心,建立彼此團契的關係。早期教會成為團契,因為他們擁有的得救經驗是相同的。藉著不同的分享經驗,他們的團契繼續增長,這些分享包括家庭中的擘餅、販賣及分享個人財產以及聖殿中共同的崇拜經驗。

    團契的目標在愛中連接小組成員,以建立他們成為合一的肢體。這樣的團契發生在人們分享彼此的需要、承認錯誤、互相背負重擔、彼此肯定及發揮屬靈恩賜、相互鼓勵、相互傾聽及彼此代禱。當一個團體共同朝見上帝,他們就會在基督肢體中彼此更為親近。

  4. 宣教 就是出去與需要的人分享基督大愛的福音。

    宣教是實踐上帝的愛和大能以改變個人及社會。這樣的觀念遠比平常所謂的宣教來得更廣義。小組的宣教包括任何對外的事工,例如協助未婚媽媽得到收入照顧孩子,這包括各種形式的佈道事工。

    宣教的目標在幫助人認識上帝,並成為基督的樣式。宣教事工從就近的人群中開始,而至於地極。

 

要素 培育 崇拜 團契 宣教
定義:組員的想法 蒙神造就、長成基督樣式 藉著定睛上帝屬性、作為及言語,讚美、榮耀上帝 以我們的基督徒經驗為中心,建立彼此團契的關係 出去與需要的人分享基督大愛的福音
目標 心思意念的成長而有基督的樣式 將喜樂帶到上帝面前 在愛中連接小組成員,以建立他們成為合一的肢體 幫助人認識上帝,並成為基督的樣式
活動的範例 討論:歸納式查考聖經、閱讀書籍、聽演講或錄音帶

背誦經文

彼此分享

禱告

歌唱

讀崇拜意義的經文或書籍

撰寫及誦讀詩歌

屈膝下跪

高舉雙手

寫一封信給上帝

與禱告同伴分享

彼此背負重擔

幫助彼此發展恩賜

一起用餐

一起遊憩

參加退修會或會議

彼此代禱

為非基督徒朋友禱告

為為未聽福音者禱告

閱讀佈道方面的書籍

與一些社團或學生分享福音

分發福音單張

成為外勞的朋友

為國際救援組織募款

小組生活的要素

 

小組動力的十項原則

以上所提小組生活的四個要素並非各自獨立,彼此沒有關係,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以下十個原則正是促進這四個要素發展的重要原則。

原則一、分享基督徒經驗是團契的基礎

原則二、建立團契能強化小組認同感

原則三、禱告同伴是小組強化團契精神的基本結構

原則四、一起娛樂能促進小組齊心禱告

原則五、培育能提供宣教的動力

原則六、崇拜是對培育的回應

原則七、崇拜能使小組以神為中心而彼此建立,並導向宣教行動

原則八、小組若是積極從事宣教,則小組團契也得增強,反之則否

原則九、表現合一的小組誓約能鞏固使命感並澄明宣教行動

原則十、好的結束帶來好的開始

 

若要選擇合適小組活動方式,請至 小組活動

 

  

ms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