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服侍的教會 歐世德 Alf B.
Oftestad |
||
三、聯繫網的建立
社會學家能幫助我們如何像一個團體一般的運作。共同運作十分能夠幫助增強幸福、評估自我。積極運作的團體能夠發展每一個人的能力,去創造一個有意義、健全的環境。不同的研究調查告訴我們,如果病人能在社會聯繫網內獲得幫助,那麼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不必要住院。除此之外,顯而易見的是,有些非官能性疾病和問題是由環境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聯繫網就具有預防這類問題的功能,這類問題就像是:壓力、哀傷、酗酒、孤立等因素所引起的身心障礙,如此也可以幫助精疲力竭、飽受挫折的家庭。 關於聯繫網及健康的關係,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質量永遠比數量重要。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這些基本需求包括:
社會聯繫網假設除了家庭以外,人們還有自然的社會關係,這樣的自然關係可以動員起來成為自然的支援系統。J. A. Barnes,這位英國的人類學家將社會聯繫網定義為:「社會中的每一個個人看起來都透過不同的社會關係與別人聯繫起來,而這樣的聯繫有時候能增強彼此的關係,有時候卻造成人際衝突;社會生活的是否有次序取決於這種社會關係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社會聯繫網意味,存在於某個社會中的社會交流及溝通的非組織化管道的一系列原則。」一個社會聯繫網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非正式關係組成的,透過它,人們一起工作,這樣的聯繫多多少少基於一些固定的基礎。 一起做事情無關人際接觸的內容或品質。它可能包括消極和積極面,包括產生問題及解決問題。這樣的聯繫網可能根據地緣關係組成,也可能是根據社會團體關係組成,也可能是先由一個人開始,這個人成為聯繫網的中心。當你研究社會聯繫網時,你必須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體開始,也就是一個人選出一位中心人物,這個中心人物就是研究社會聯繫網的起點。在社會聯繫網中,接觸的品質也有所不同。有些人認識這位中心人物,有些人則不認識,他們與中心人物有一段距離。 社會聯繫網共有三個層次。這個社會聯繫網的最抽象的一端是它可以所有相關團體的所有關係而且是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而另外一端則是具體可見的家庭聯繫網,緊密的依賴著文化、情境及家人的人格特質。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則是個人的聯繫網,個人藉著相同的身份彼此聯絡,例如,比較鬆散的學生關係,或者分享共同興趣的比較緊密社團結合。 這個社會聯繫網的圖例表現出社會聯繫網的每一個層面及聯繫。社會聯繫網的第一個任務是依照四等人際密切程度及情感表現規劃的:1)家裡的人;2)有情感聯繫的人;3)偶而或工作關係遇到的人;4)因為地緣而較少見面的人。由於較能保持中立、積極的態度,彼此不相識的人對問題的解決反而顯得比較重要。 社會聯繫網包括在團體及家庭旁邊的社會環境。不可否認的,教會也建立一個社會環境,成為一個社會聯繫網。透過社會聯繫網,能以執行對成員的社會約束力,也可能透過社會聯繫網對成員施壓。社會聯繫網可以成為社會關係的資源,團體或個人透過聯繫網獲得支援。社會聯繫網由幾個層面組成,這些層面彼此多多少少都有些重疊。 這些將人們聯繫在一起的社會關係,透過人們參與的各種活動而產生。事實上,這種關係是一種角色的關係。角色是一種規範和期望,是依附在某個活動及功能的,如家庭主婦、運動員及從政者等等。也就是說,我們的接觸模式經常都是由我們選擇的功能決定的,我們的聯繫網亦是如此。故此,我們的聯繫網是由我們自己挑選的,也因此是可能更動的,在社會聯絡層面重疊之處,人們接觸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穩定的鄉村地區是另一個社會聯絡模式。社會聯繫網在鄉村沒有重疊之處,人們的接觸也較少,這在專業的強調分工的工業社會亦然。人們在那裡通常與特定的一群人在一起從事特定的工作。這種聯繫網的主要特色只是他們的大小,維繫的緊密度不同而已。
社會聯繫網能以解決問題的條件是什麼?
一個好的社會聯繫網包括地緣的限制、緊密、廣泛的接觸空間、清楚的界線以及相同的社會階層及價值觀念,也考量成員之間的差異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寬廣接觸領域及穩定的溝通。安排活動時都需要較大的耐立即高頻率的接觸。這些形式的社會聯繫網通常都存在於穩定的都市內區域性團體,如較不會擴大的鄉村,或是建立多年的都市社區,而非暫住性的城鎮。一個緊密的聯繫網對人們之間非正式幫助、安排及人際間良好的關係等等,甚至對人們的敵對及掙扎,都是一個積極的先決條件。 因此,我們必須說,一個緊密的聯繫網透過有力的約束,能夠維護現有的規範和角色,也因此會讓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中,由於規範和角色的轉變,而帶來問題。在一個具有消極標準的緊密聯繫網,來自規範及角色的強大壓力能發展、維持個人的問題。由於緊密的聯繫網如此強烈的參與或依附於一個團體,每個人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加強本身的認同感,同樣的,這也可以讓一個人經過長久的時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分歧立場。要讓人們經驗到他們彼此相屬,並基於這樣的相屬,建立不同方式及程度的互動及聚集,那麼某種程度的緊密是需要的。過渡鬆弛的聯繫網只會產生薄弱的約束力。太低的非正式社會約束力,經常會加強正式、官方的約束力。這會產生未能預期的結果並造成受害者的產生。在危機時的情感幫助需要親近及緊密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在緊密的家庭關係之外,參與一個聯繫網,比一個只有核心家庭關係的人更能發展健康的生活。一個只有少許資源的開放聯繫網,並不能完全取代核心家庭所能提供的支援。 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緊密及開放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平衡一方面能顧及人們親密、互相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個人發展自我及整合的空間。 觀察勞工階級和中產階級,十分有意思的是,兩者之間有各自不同的聯絡結構。勞工階級看起來比較趨向於家庭及鄰居,相對的,中產階級趨向於朋友及同事。結果是當勞工階級的家庭需要遷居時,顯得比較脆弱,因為遷徙意味他們必須要離開家庭及親戚,而中產階級遇到遷徙的問題時,卻非如此脆弱。如果我們想瞭解在聯繫網中,男、女性文化的點點滴滴,我們就必須先瞭解他們擁有的功能及角色。 十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察覺女性由於本身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所以比較能夠接觸鄰居及家庭。也就是,女性使用大部分的時間在這個親近的團體之中,並料理家庭的節慶及傳統,以及與親戚來往。男性的聯繫網比較傾向依照本身的文化背景及所屬階層,而多與朋友及同事的來往。在勞工階級中,工作與休閒有明顯的區分,這也影響他們與同事的來往。 教會是一個社會團體,可以應用這些觀察所得以及各種不同的互動模式,但只是相對的參考、應用,因為教會存有不同的目標及階層,也就是說,有時候道理並不一定行得通。事實上,不可能只有教會社會學的根基,或單單以社會學詞彙討論教會的事務。 自助的團體及自助的組織。在過去十五年,我們經歷在西方世界急速蔓延的的自助團體。有不計其數、各種不同的團體,例如慢性病患、患有老人失智症的親人、單親母親退休人員、鰥寡孤獨以及酗酒等等。自助團體由許多志工組成,嘗試在團體中相互支持,克服疾病及社會問題。這些疾病及社會問題可能來自本人或附近的人。自助團體的目標是改變困苦的生命景況。他們通常都是小型、地區的團體,嘗試彼此幫助,解決彼此不同個性、社會問題、健康及宗教的問題。其實,透過這樣的團體尋求幫助,並不是新的觀念。有史以來,只要是遇到艱難困苦之際,人們總會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一起,尋求幫助度過難關。 數目從未消失,反而逐漸加增的自助團體導向這些小團體相互融合,而成為自助組織。這些自助組織可以針對成員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協助,特別是藉著自助團體發佈新聞,呼籲世人關懷需要救援的人。 提到「自助」這兩個字,我們就要想想,當這個團體和組織面對艱難的生活問題時,並沒有任何專業人仕的參與。一個團體比一個個人能做得多得多,正如同戒酒無名氏組織說的:「只有你一個人可以做,但只靠你一個人,是做不成的。」 在這樣的團體中,人們彼此幫助,而當不同的需要產生時,幫助的角色可能隨之變化,這就叫做相互支援。這是相互的協助過程。這樣的團體是由成員主動建立的,他們是獨自運作的,而且也是自主的,通常也獲得專家的協助。除此之外,任何人的的貢獻就是與其他團體成員分享自己的經驗。特別是分享自己如何克服困難的經驗。如此一來,一個人可以從別人獲得啟示及知識。在這種團體中,相互的原則是交往的基礎,(不是只有獲得自己需要的,也依照本身能力,貢獻專長。)相互的原則是與自助的原則和在一起的。(也就是幫助人的,自己獲得最大的幫助。)他是被尊重的、是能有所為的、他變得更有自信並能發展自我。這樣的經常性聚集是強調跟基於相互的溝通及相互的支援。這樣的團體也會決定一起從事某些活動,一些實際可行活動。 自助團體從來就不由專業人仕管理,當然有些問題會尋求專家的意見。這些團體不可被孤立,無論是政府部門、私人團體或是專家學者都不可以袖手旁觀。他們需要知識、支援、鼓勵、金錢及專家的協助,當然這些都不應該過於團體所期望的。這個自助團體需要大的專業技能及政治能力,以協助及發展自助的能力,但外來的幫助不應該取代團體的領導位置。否則,團體成員通常會結束對社會及政治環境的影響。 我們或可指出西方世界中自助團體發展的三個原因:
自助團體的成長可以看做是面對那個將會毀調我們傳統社會聯繫網的變質傾向的積極回應。 我們必須強調三個重要原則:
|
||
ELFCT |
mschiang@ms1.hinet.net http://www.elfct.org http://www.christianeducatio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