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會關懷事工的設計
   教會闕如建築物,仍然能夠存在。但若缺少關懷事工,則是一間已死的教會。

Rev. J. C. Sikkel, 1890

diakoneindiakonia以及diakonos是新約聖經的鑰字,對耶穌基督而言,在福音書中,祂將自己的降世為人,並在世人中的作為視為diakonein,祂使得diakonia 成為教會必須具備的重要標記。

依照聖經的觀念,關懷並不是一項全職的事工。相反的,每一位信徒,不分男女,都應該使用他們所得的屬靈恩賜,服事需要的人。每一位信徒都應該在關懷事工上有份。新約聖經中,第一次的關懷事工是弟兄姊妹自發的行動,而不是來自專職傳道人的帶領。(徒 2 4

我們必須審慎思考教會關懷事工,因為關懷是我們生活方式的表顯,是出自於我們和耶穌基督的關係。我們所活生命的品質遠比所做事工的多寡還重要 The quality of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quantity of acts.)。如果我們生命的品質因著耶穌基督而大有長進,那我麼的關懷事奉則能更深入有效。

朋友而非主人」,在前巴基斯坦總統Mahammad Ayub Khan所著的這本傳記中,作者提及在發展中國家的百姓正在尋求幫助,但這樣的呼籲是基礎於相互的尊重,他們要的是朋友而非主人。這位總統的感受正是所有受援助者的心聲。他們希望接受誠摯的幫助,而非施捨者的統御。當幫助者視他們為友,是真實的個人,受助者就能秉持本身所有的恩賜,為自己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積極邁進。

此以下篇幅將逐一介紹各樣教會關懷事工,各教會可依個別的能力,服事需要的人們。

肢體殘障人士的關懷事工

參與者: 殘障或行動方便的人士。
目 標: 研究及解決讓殘障人士無法充份參與社會生活的因素。
行 動: 讓殘障人士與方便的人共同組成團契,建立關懷、互信的生活。這樣的團契亦鼓勵社會建設、改善適合殘障人士活動的空間,以促使殘友能充份參與社會生活,並能夠全面參與教會活動,甚至參與教會的各樣決策。

心智殘障人士的關懷事工

參與者: 心智殘障人士的親友及其他在這方面關懷事工有經驗或願意學習的人。
目 標: 研究心智殘障人士的處境,以及他們和家屬所缺乏的照料。幫助教會關注這樣的人士,並探討及提供教會能給予他們及家屬的幫助。
行 動: 這樣的關懷事工必須基礎於從事照顧這些人士者的經驗。首先必須主動採取的各樣的行動表達教會的關懷,例如,在生日的時候,前往探視需要關懷的人及家庭,以建立可能的機會,幫助殘障者及家人逐步參與教會及社會的活動。

此外,關懷團體亦可促使心智殘障人士,在別人的協助下積極參與教會聖工,包括一些特別的事奉,如招待、司獻等等。對這些同為上帝子民的關愛行動是頗具創意的,而教會基督徒如何參與這樣的服事,亦是教會屬靈光景及關懷生活的試金石。

鰥寡、單身人士的關懷事工

參與者: 獨居、離異、鰥寡者及已婚的基督徒。
目 標: 探討、協助解決鰥寡及獨居人士的生活問題,幫助他們能以積極參與教會生活。並且能更敏銳的瞭解和面對他們的需要。
行 動: 需要以事先研究所得為關懷事奉的基礎。由於教會多由完整家庭建構的特性,獨居人士在教會生活中多少會感覺隔隔不入或是不被歡迎。除了特殊的活動外,已婚基督徒比獨居的基督徒更容易參與教會平常的各樣活動-像是婚禮、嬰兒洗禮等等。此外,教會各樣節慶也多以家庭整體為取向的,特別是聖誕節日。

這樣的關懷事工是多元化,也是群體的行動。離婚及鰥寡者通常在生活品質方面都不甚理想,關懷團體或許需要幫助他們向相關單位尋求幫助,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他們或許可以鼓勵獨居者建立自助關係,甚至建立自助基金。

這樣的關懷團體可以包括教會執事,也需要邀請社會、法律專家,提供適切的支持及協助。雖然有不少離婚者不再參與教會生活,但如果教會透過本身的關懷事工,讓這些離婚的人感受教會的關懷及愛心,如此一來情況一定能夠獲得改善。

準備結婚者的關懷事工

參與者: 已婚的男女基督徒,帶過團體互動經驗的人,最少有一位是教會傳道人,另一位來自社青團契。
目 標: 研擬適合的團體活動,以幫助準備結婚者預備自己進入婚姻生活。
行 動: 為預備結婚者,研擬及設計一些婚前輔導課成及團體動力活動。有多年婚姻生活經驗的夫妻需要參與這樣的關懷事工。

羅馬天主教設在比利時Mechelen的教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那裡,有700對年輕夫婦參與協助準備結婚的年輕人進入婚姻。因為這些年輕夫婦尚不算長的婚姻經驗,使他們能有效的幫助準備結婚的年輕人。

不同文化、種族的關懷事工

參與者: 接觸不同文化、種族,也願意與他們相處的基督徒。為防止單一化,這樣的關懷團契,可以邀請不同文化、種族人士參加。
目 標: 研討在同一社區中,不同團體的文化、社會差異,以及因著這些差異所產生的衝擊。藉著這樣的研討,訂定一套事工模式,以幫助人瞭解這些差異,並尋求解決隨之引起的各樣問題。
行 動: 事實上,社會的一項嚴重問題就是產自於不同族群間的差異與無法融合。但這樣的融合是意味著不同族群帶著本身的特色參與社會,還是放棄自己的特色尋求一致性?

在這方面,教會多多少少可以依照箴言31:9「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的原則而行。但他們事否願意在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時,也幫助他們能夠肯定本身文話族群的特色,如果缺乏這樣的肯定,根本無法進行族群的對話及合作。

普世關懷事工

參與者: 不同社會、文化、種族背景的男女;這種關懷事工的參與者儘可能越是多元化越好。
目 標: 研擬以教會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教會以公義、慈憐為導引,參與本地的社會活動,對社會中不合公義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之道。
行 動: 呼籲教會信徒,共同建立基金,幫助社會中需要的人們。研究並提供國內外各項需要的消息,幫助教會面對這些需要,並尋求協助的途徑。甚至幫助建立不同國家的姊妹教會,以相互協助,面對困難。

這些範例可作為教會訂定本身關懷事工的參考。這些不是固定的工作藍圖,因為每一個教會都有她的特定服事社區及對象,教會的關懷事工必須密切配合所處社區的確實需要。教會關懷團體必須與教會傳道人及行政單位保持密切聯繫。這樣的聯繫基礎於教會的兩大責任—關懷以及宣教。

在教會中的關懷事工必需由教會執事擔負責任,他們需要知道何處有著需要,也要尋求教會及社會中的各項資源,如金錢、建物及專家等。他們也必須與不同團體協調,以互相配搭事奉。這樣的關懷事工,也需要與傳道人密切配合,傳道人可以幫助教會從聖經、信仰的立場,考量教會的關懷事工。相對的,教會關懷團體也可以幫助傳道人瞭解教會及社會中的各項問題,讓他更有效的從事探訪及宣講的教牧關顧事工。

 

  

ms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