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穿梭歐美兩地商用超音速客機的重大突破,關於音障的報導遠遠超過它該佔有的新聞版面。商用客機的速度終於擊碎了音障,此後,一馬赫、兩馬赫等名詞,必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交談中,朗朗上口。

  當協合號噴射客機發出音爆那天晚上,我們這些宣揚耶穌基督福音的傳道者,卻仍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突破個人的音障-就是那些攔阻我們有效的在講台上,將福音傳遞給會眾的聲音方面的問題。

  講台萎縮的部份原因可以歸咎於講述技巧的錯誤,這些錯誤攔阻上帝所賜的信息無法達到它的目標。倒底攔阻我們的聲音障礙有那些呢?在我們日復一日的傳道事奉中,應該如何除去這些障礙?

  1. 隨時留心缺乏控制的音量。

    宣道的一項目標,就是要讓每一位聽者,都能清楚聽到傳道者講出來的每一句話。有經驗的傳道者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好計算自己聲音所要達到的距離;然後將聲音大小的目標對準會場最後一排的聽眾,讓這一排的聽眾能毫不費力的聽到講員的聲音。這個辦法在傳道者既不熟悉場地,而場地又大時,特別有幫助。

    在學院的演講課程裡,我們學到賣力演講的重要性。如果在這方面失敗了,我們傳遞給會眾的印象是,"我們似乎對自己所傳講的信息不太有把握,"或是,"這些信息似乎不太重要。"除此之外,如果聽者須要卯足勁才能聽清楚你講的信息,那他沒多久就會精疲力盡,無法集中注意力聽你宣講真道了。

    但是我們也不須要走到另一個極端,覺得對以言語攻擊聽者而深具罪感。有些傳道者在談及上帝的慈愛及拒絕救恩的悲劇時,並未相對的提高他們的聲調。其實大聲宣講並不等於就有屬靈的澆灌。演講學的老師警告著,不停的高聲叫喊,其實和低聲說話一樣是演講的致命弱點。人們容易對持續不斷的高音量覺得疲乏不堪,當他的聲音分貝持續增高時,聽者的注意力也逐漸減退。

    另一個關於音量的毛病是,一些傳道者總有這個傾向,就是當每句話要結束時,他的音量就會掉下來。其實,每句話的結尾安排,應該用調整聲音高低來控制,而不是用改變音量大小來顯示。


  2. 考量正確使用音高。

    音高就是樂階上聲音的位置。聲音可以區分成不同的音高,如女低音、男低音、女高音等等。傳道者最明智的辦法就是照自己的音高宣講,但可不要老是停在同一個音高上。當你在宣講時變化聲音的高低,可以讓你的信息變得更生動有趣,並有助於信息的傳遞。如果聲音缺乏變化,你的傳講將變得單調乏味,差強人意的僅能傳遞乏善可陳的信息。

    若要避免了無生趣的喃喃自語,就需學習以平常、和人講話的生動方式,來傳講信息。你將發現變化音高及速度的結果,可以使聽者的耳朵不致疲乏。

    語言治療家報告指出,就一般而言,經常的提高聲音說話,表示演說者的軟弱、興奮以及忿怒的情緒。而較低的聲音帶給人的印象則是,滿有信心、泰然自若以及堅定的態度。通常一位演說者的音高,應該比他平常講話的音高低一半,但是須要牢記的是,如果偶而調整音高,要記得再調回原來的音高。

    聽聽你自己講話的錄音帶。不停的練習以不同的抑揚頓挫聲音朗誦及演講,直到你能習慣以不同的音調表達你的意義。一位演說專家推薦以下的方法,你可以高聲朗誦給孩子聽的床邊故事,藉以發展合宜、生動的表達能力。

  3. 注意你的聲音速度。

    急速的演講和根本聽不見的演講一樣的糟糕。如果人們需要坐在椅子的邊邊,努力向前傾,想要聽清楚你講的話,那你可實在不尊重聽你講道的人。

    每的人講話的速度都不一樣。一個人生理及精神的狀況,都會影響他講話的速度。有些講員擁有清晰、中肯、表達清楚的能力,他們講話的速度大約是每分鐘講165-180個字。而講得不好的人,他們演講的速度大大不同於以上的講話速度。

    大部份的演說者都可以達到較佳得溝通效果,只要他跟隨以下的公式,低音高、大聲、放慢聲音速度。傳道者如果放低聲音音高、調大聲量、放慢聲音速度,將使得會眾易於跟隨他所傳講的信息。

    但是要如何幫助一位講起來像連珠炮的講員放慢速度呢?你可以拉長字與字之間、重點與重點之間暫停的時間,或是藉著清楚的說出每一個字、一句話的完整音節來延長演講的速度。仔細的說出每一個音節。尤其是在整句話之中關鍵的那幾個字,更需要放慢速度講出來。

    一般而言,空間越大,聽者越多,講員的聲音就需要隨之放慢。放慢速度傳講適量的信息,如此一來,聽者才能消化信息的正確意義。當然事件的發展步調也會左右講話的速度,我們也不可以把一個令人興奮的故事講得拖拖拉拉的;但是,如果你想讓聽者能記著一兩個重點,或是幾個你想強調的主題,那你最好放慢你傳講的速度。

    當故事發展到高峰時,來個戲劇化的中斷,頗能增強懸疑效果。事實上,一個戲劇化的中斷,比任何一句話更有能力表達講員的情緒。但得留心避免因為講員對講題不清楚而產生的中斷。一篇講章若有太多中斷會讓演講過程變得顛簸不穩,也會妨礙聽者吸收信息的能力。

  4. 避免贅語。

    "贅語"在字典中的意義是指那些多餘的話。例如,在傳講信息時,漫不經心的說道,"讓我舉例說明這點....",你就直接了當的說出你的例證。如果你這個例證是要佐證一項重點,你的聽者會瞭解的,不需要你贅言提醒。

    切勿以道歉的話開啟你的信息。如果你準備得不夠好,那就依賴上帝的恩典,讓上帝藉著這篇信息成就祂的事工。講完信息後,就讓上帝及祂的百姓來評量你這篇講章的好壞吧。

    通常講到最後,來個"最後一點,我要說的結論是...."也是很不聰明的辦法,而且永遠都不應該把類似的話連說上兩次!這類話語也是嘲諷者開玩笑的定義所謂樂觀的一種話題,「當傳道者講到:『現在,我們的結論是....』會眾們也拿起帽子,準備帶上走出教會。」牢牢記著,多言多語只是膚淺空洞的表現。傳道者終其一生都應該惜字如金。

  5. 注意發聲及發音。

    發聲可說是說出聲音產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聲音透過聲帶發出,經過頭腔與口腔共鳴的強化,然後成為話語說出。發音則是透過嘴唇、牙齒、舌頭及下顎的動作,發出合諧、悅耳的聲音。

    讓你自己試試以下的測驗:我如何確實的發音讀出"months and months"這句子?太多人把它唸成"munsen-munse",因為他們把所有的音節唸成一團,以至說起話來,就是咬字不清的喃喃自語。

    如果講員的發聲及咬字一直都混濁不清,會眾就會對傳道者這種不願意改進本身缺點的態度,深覺厭煩及憤怒。

    演講學的老師告訴我們,要改進咬字不清及喃喃自語的方法,就是放慢講話的速度,或是更清楚及準確的運用我們的嘴唇、舌頭、及下顎。我們須要練習更有彈性、協調的發聲方法。對傳道者而言,為了能清楚的演說,而好好控制我們說話的器官,其重要性不亞於優秀的打字員須要好好的訓練手指。


 假定以上關於演說的技巧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麼讓我們看看以下一些可能是導至不良演說習慣的原因。

  • 不好的模仿。

    我們演說的習慣,通常反映我們從觀察父母親、老師及傳道者講話樣式所得的印象。如果學習的榜樣不錯,那我們是夠幸運的。但有些榜樣卻不太好,而不幸的是,這些不好榜樣影響我們程度,遠超過好榜樣對我們影響。

  • 粗心大意。

    好的演說遠比拙劣的演說需要更努力、更費心思的預備。演說者很容易犯下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這樣的毛病通常是不知不覺養成的。

  • 個人基本特質的影響。

    一位凡事慢半拍,反應遲鈍的人,當他在傳講時,也會表現出這樣的人格特質,就像是他那乏善可陳的聲音。極端例子是,這樣的講員講起話來通常就是咕咕噥噥、慢慢吞吞。

    相對的,一個高度緊繃、超級好動的人格特質,就會讓人講起話來像放連珠炮似的喋喋不休,以至所講的內容混淆不清。這種人講話的速度可能常有間斷、支離破碎。而一位生性靦靦、羞怯的人,對開口說話簡直是畏懼萬分。

  演講學的訓練有助於補足由於人格所產生的缺陷。反應遲鈍的人可以學習說得更準確。高度緊繃的人,可以學習放慢速度、仔細的講述。靦靦的人,可以被鼓勵開口說話,並能清楚有力的強調信息重點。

  Paul Rees觀察到:「禱告是訓練傳道者不可或缺的條件。而修飾話語的剪刀也同樣不可闕如。」(Christian Today, March 1, 1963).

  讓我們把握每一個機會,修剪那些會讓弟兄姊妹抱怨道,"我寧可隨時看一篇講章,好過聽一篇講章。"的不良演說習慣

  你,也一樣,一定能夠擊破聲音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