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自主的年代

馬太福音11:14-19


序言:

  1. 幾個禮拜以前,看了今天要講的經文,
  2. 剛開始讀時,還沒有太深的感受,
  3. 越讀,卻體會更深。
  4. 這段經文是主耶穌講的一段話,
  5. 值得思索的是,耶穌基督在甚麼樣的心態下,說了這一段話?
  6. 倒底耶穌遭遇甚麼事情,讓祂說出這樣的話?
  7. 我們來好好思想這段經文。
  8. 我想了半天,實在不容易想出這篇講章的題目,就請大家想想看。
  9. 最後我們來訂訂這篇講章的題目。
  10. 由耶穌說的兩個比喻,我們看見那個年代的特色。

一、沒有反應的年代

  1. 耶穌在這裡講了一個比喻,表達祂對那個時代的看法。
  2. 祂說:「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3. 耶穌要描寫祂遇到的情況,及人們的反應時,
  4. 祂想了想,只有一個比喻能表達祂的感受。
  5. 這個比喻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間的遊戲。
  6. 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有時候玩喜事,有時候玩喪事。
  7. 玩著玩著,忽然間出了狀況。
  8. 有一部份孩子說:「我們現在來扮喜事,我們吹笛,然後你們要跳舞。」
  9. 結果,當這些孩子假裝吹著笛子時,該跳舞的卻不跳舞了。
  10. 於是,這些孩子說:「你們不玩喜事,那我們玩喪事吧。」
  11. 結果,當這些舉哀的孩子,開始哭時,另一批孩子,根本無動於衷。
  12. 這些孩子間,出了甚麼問題?
  13. 如果,大家步調一致,那就玩得成,否則,根本玩不成。
  14. 耶穌就是用這樣的比喻,說明祂的心情。
  15. 祂說:「你們應該愛鄰舍。」;得到的反應是:「誰是我的鄰舍?」
  16. 祂說:「你們不要貪愛錢財。」;得到的反應是:「三十兩銀子,就把耶穌賣了。」
  17. 祂說:「你們應該儆醒禱告。」;得到的反應是:「睡大覺。」
  18. 祂說:「你們應該做僕人。」;得到的反應是:「你得國的時候,我兒子可不可當個行政院或司法院長?」
  19. 祂說:「你們應該為永生的食物勞力。」;得到的反應是:「今生的食物比較重要。」
  20. 祂說:「你們要收刀入鞘。」;得到的反應是:「拔刀削人的耳朵。」
  21. 倒底原因出在那裡?
  22. 我看到這段經文,實在難以想像我們的主也會有這樣的遭遇嗎?
  23. 而讓我們想想,耶穌講這段話的心情。
  24. 有時候,身為傳道人,看了這段聖經,實在會得到一些安慰。
  25. 我們在向人傳福音時,看了這段聖經,實在會得到一些安慰。
  26. 可是,我們該想想的是,今天我們在耶穌的眼中,倒底是甚麼樣的人?
  27. 是不是這一群,不能配合耶穌教導的基督徒?
  28. 是不是在吹笛時,我們不起舞;舉哀時,我們也不搥胸。
  29. 倒底為甚麼?我們無法配合、實踐聖經的教導?


二、難以捉摸的年代

  1. 耶穌在講了一個比喻以後,還不過癮。
  2. 祂又提到另一個比喻:「約翰來了,也不喫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3. 藉著這個比喻,耶穌描寫祂遇到的另一個情況。
  4. 倒底耶穌遇到甚麼情況?
  5. 祂提到別人對祂的看法。
  6. 在耶穌之前,有一個很特別的人物,他叫做約翰。
  7. 他的特性就是受苦。吃蝗虫野蜜,穿駱駝毛,居住在曠野。
  8. 約翰是一位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傳道人。
  9. 講話非常爽直,非常有能力。
  10. 看到稅吏和罪人,就直言責備。
  11. 結果,別人對他的評語是:「他是被鬼附著的。」
  12. 就是被鬼附著,才會又蹦又跳的,才會口不留情,才會吃蝗虫野蜜。
  13. 接著,耶穌來了。
  14. 比較約翰的情形,耶穌實在是平凡多了。也比較平常。
  15. 耶穌就像是當時的任何一個拉比(老師)一樣。
  16. 祂就像任何一個人一樣,要吃要喝,也參加婚宴。
  17. 結果,人家對耶穌的評語是:「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18. 那麼,到底要如何才是呢?
  19. 耶穌提這兩個比喻,心中的感受是,倒底應該如何呢?
  20. 耶穌的比喻,說明祂所面對的年代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年代。
  21. 當祂唱出:「ㄌㄡ、ㄌㄟ、ㄇㄧ,」時,別人接的下一個音符不一定是「ㄈㄚ」。
  22. 我想耶穌面對我們時,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三、難以捉摸年代的智慧

  1. 對於這樣的年代,耶穌的態度是甚麼。
  2. 祂當然有正確的態度,否則祂早就放棄了。
  3. 祂倒底如何面對人群,祂倒底如何繼續祂的工作?
  4. 其實,祂在這兩個比喻的一前一後,就點出了我們應當有的正確態度。
  5. 首先我們來看比喻之前的那段話。
  6. 「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
  7.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8. 這段話指出一個重要的態度,就是願意的心。
  9. 如果肯領受,如果肯聽,就能找到以利亞,就能聽到神的話語,就能知道該何去何從。
  10. 其實當一個人不願意聽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找到藉口。
  11. 如果他們不願意,不論誰邀請,他都不會接受。
  12. 第二,讓我們看看耶穌在這個比喻後講的話。
  13. 「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14. 當人批評約翰的時候,約翰沒有改變他的態度。
  15. 當人們批評耶穌的時候,耶穌也沒有改變他的態度。
  16. 因為「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17. 當人們批評約翰孤僻成性的時候,他卻使數百年來硬心的猶太人悔改認罪。
  18. 當人們批評耶穌平凡無奇的時候,祂卻帶領許多凡夫俗子,勞苦大眾找到新生命。
  19. 如果我們不再按照我們的偏見與背逆來判斷人和教會,
  20. 如果我們開始為那引領人親近上帝的任何人或教會獻上感謝,
  21. 那就是正確的態度,
  22. 即使他們所用的方法與我們不一樣。


ms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