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度過童年的城市

 在馬丁路德的時代,曼斯非得城正是整個教區的心臟地帶,也是當時銅礦工業的中心。1484年五月,馬丁路德的父母從埃斯勒本遷至曼非斯得,並在此終其一生。msf001.jpg (8050 bytes)

 這位大改教家的父親,是一個具有自恃心、進取心、和能力的人,他秉有勇敢和豪放的性情,這是路德家族的特點。他在曼斯非得獲得了高尚而有權利的地位。馬丁路德的母親,是一個艱苦作工、忠實、嚴謹的婦人,毫沒有時間休息娛樂。他虔誠而具迷信,不單教導她的子女祈禱上帝,和「親愛的聖徒」,更教導他們懼怕並遠避一切的邪靈。當時一般人相信這些邪靈過於相信上帝。


 馬丁路德秉受了父母的特性,這對於他的工作有極大的裨益。這種強而有力從農人之天性、身體、精神上的力量,幫助他能忍受那刻苦的修道士生活和與改教運動有關的偉大工作。他也承受了其先祖無畏的、奮鬥的精神,熱情的幽默,剛毅的性情,和鄉村的粗鹵。他有苦幹的精神,果斷的意志,和合乎特殊常識的保守主義。他那熟練的普通言語,與自然界和下層階級人民的親密交往,對於平民宗教生活的通曉,和他所受的完全教育,都博得一般人民的好感。日耳曼人承認他為他們自己的人,他們那樣留心聽他的教訓,愛戴他,實在是日耳曼領袖中少有的。


 路德小時在家庭中是極樸素而嚴謹的。他的父母於經濟未能獨立時,在曼斯非得遭遇了許多的困難。家庭中常為窮乏所迫。一次路德自己曾說:「我的父親是一貧窮的礦工,母親背上扛著柴,為的是養育我們,為我們取暖;他們的生活極辛苦貧乏;是今日的人們所難於長久忍受的」。這些困苦,孩子們也共嘗了。他們也常順從父母過分嚴厲的管教。其母親有一次為著路德偷了一個核桃,打得他皮破血流;他的父親,有一次以嚴刑打他,他就逃亡在外,住了幾天。但路德孩童時代的追憶,不僅限於身體上的困苦,他也記得他的父親是一個愉快而溫柔的人。他父母雖嚴厲,但存心是善的。他早時在家庭中所受的管教,不比德意志中一般家庭的管教更嚴厲。


msf002.jpg (14709 bytes) 路德孩童時代的家庭,是中世紀虔誠信奉天主教的家庭。在家庭的宗教生活中,沒有甚麼改革的趨勢。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羅馬教徒,與兩個曼斯非得的神甫交誼甚篤。一四九七年,在曼斯非得有兩個新祭壇行奉獻禮時,應許凡聽見第一次彌撒禮的,可得著六十天的大赦;漢斯路德在首次舉行彌撒時得到了一張贖罪票。路德曾學習信經、十條誡、主禱文、與一些簡易頌詩和歌唱,他也知道皇帝是上帝在地上的治理者,教會是教皇的居所。路德曾說,基督對於他是一位莊嚴的審判官,「坐在一條虹上,兩旁有他的母親和施洗約翰,為人代求,以止息主可怕的震怒。」他曾聽見各種論到魔鬼和邪靈的駭人故事,它們充滿在空中、水中、森林中、草場中、山中、和谷中,傷害人民和牲畜。更危險的是那些女巫,她們所有的神秘能力,可以在人民身上,作出可怕的事來。他認識一些礦工與行巫術的老年婦人。他曾目睹成群結隊的朝聖者由曼斯非得經過。這一切的事情,在青年的路德敏感的腦海中有一種深刻的印象。


 他從六、七歲至十四歲時,在曼斯非得的村鎮學校裹受了初級教育。他在學校裡學習讀書、寫字、宗教、以及拉丁文的原理。學校的管理是極嚴厲的。路德在一天上午被鞭打十五次,卻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村的鄉董要學生們到禮拜堂去作禮拜,由詩歌班長教導他們唱歌。一切學生都要去參加教會的節期,那感人的儀式,尤其是唱詩,在這青年人的腦海中,有不能磨滅的印象。曼斯非得的人民是忠實的天主教徒,他們尊敬教皇,赴禮拜堂去禮拜,相信聖者和聖物,並購買贖罪票。路德生長在這種虔誠的環境之中。


 在家庭與學校所受的嚴厲管教,以及天主教宗教嚴格的律法主義,使路德感覺著宗教的不穩定與可怕。所顯現給他的上帝,不是一位慈愛的父,乃是可怕且不可親近的;基督不是一位有憐憫的救主,乃是一位駭人而且嚴厲的審判主。救恩須藉著聖徙和教會為中保,並靠著善工才可獲得。這些印象和觀念是很普遍的。但路德並不就此止步。他那深刻的宗教和內省的本性,絕對的熱情和無敵的急進,都是試驗他自己宗教生活之要素,使他與其同時代的人們離開,且漸漸地引導他進行自已的事業。他痛切地感覺自身對於上帝的責任,他要現在就知道他是得救了,或仍被定罪。


 由於馬丁路德在此度過童年,這段日子中的家庭、學校及玩伴都在這個城市,因此馬丁路德對曼斯非得深具感情。由於路德的父親是鑄造廠的領班,所以得以送他到市立學校上課。馬丁路德在那兒讀了八年書,這所學校在三十年戰爭時毀損。後來新的學校建於原來的校地上。

 孩提時代,馬丁路德在當地的教會-聖喬治教堂-擔任聖壇輔禮兒童,他後來也常在這個教堂宣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