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的: 從北國前四個王朝的更迭來對比台灣教會現況,作反省與檢討。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相關經文:列王紀上 11 章至 22 章 ▲本課金句:詩篇 16:8 和合本: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 現代中文譯本: 我時時體會到上主在我面前;他在我身邊,我不至於動搖。 台語白話字: Goa siong-siong keng-hong Ia-ho-hoa ti goa e bin- cheng, In-ui I ti goa e chia-peng,goa chiu bo io- choah. 台語漢字: 我常常敬奉耶和華佇我的面前,因為伊佇我的正旁,我就無搖泏。 ▲本課大綱: 一、北國簡介 二、耶羅波安王和先知亞希雅 三、巴沙王和先知耶戶 四、先知以利亞 五、亞哈王和先知米該雅 ▲討論與分享(請選題討論):
▲課程內容 一、北國簡介 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當時約為公元前 931 年。南國在 聖經裡稱為猶大,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包括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從羅波安王開始 ,到公元前 586年西底家王亡於巴比倫為止。 北國在聖經裡稱為以色列,又稱為以法蓮。以法蓮原是以色列的一個支派,因領 導北國脫離猶大,而被用為北國之代稱。北國由十個支派組成,先後以示劍(王上 12:25)、 得撒(王上 14:17、16:23)、撒瑪利亞(王上 16:24、16:29-30)為首都。從耶羅波安 王開始,到公元前 722 年何細亞王亡於亞述時為止。 北國一共 209 年,歷經九個王朝,十九個國王,其中沒有一個被聖經評價為好 王,因為他們都帶領百姓去拜偶像。這當中比較重要的有耶羅波安王朝、巴沙王朝、 暗利王朝、耶戶王朝等四個王朝(註 1)。 表一 北國諸王與先知
二、耶羅波安王和先知亞希雅 三、巴沙王和先知耶戶 巴沙是以薩迦人亞希雅的兒子,趁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和以色列百姓圍困非利士 的基比頓時,殺了拿答,篡位作王。巴沙一作王就殺了耶羅波安全家,正應驗耶和華 藉先知亞希雅所說的(王上 14:9-11)。可惜的是,巴沙和耶羅波安一樣,仍然帶領百 姓拜偶像,以致招來先知耶戶的責備。 巴沙在位時,曾經和亞蘭王便哈達立約和好,並出兵攻打南國猶大(代下 16:1-6)。 起先他是贏家,後來亞蘭王接受猶大王的餽贈,反過來攻打他,他的戰果才無法持續 下去。 先知耶戶的父親哈拿尼也是先知。哈拿尼曾經責備猶大王亞撒,因為亞撒與以色 列王巴沙爭戰時,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上帝,哈拿尼因而被亞撒王下入監牢裡(代 下 16:7-10)。先知耶戶秉承他父親的精神,不畏國王的威嚴,當面責備亞撒兒子、 猶大王約沙法的不是(代下 19:1-3)。同時他也責備北國以色列王巴沙;巴沙王雖然 得到上帝的提拔得以作王,卻仍然去拜偶像。耶戶預言巴沙的家將和耶羅波安的家一 樣被除盡(王上 16:1-4)。耶戶另有一件重要的事,他曾經寫書,記下猶大王約沙法 的事蹟(代下 20:34)。像先知耶戶這樣,同時擔任北國、南國的先知的,並不多見。 四、先知以利亞 先知以利亞在聖經裡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但是他大有能 力的作為,卻被詳細地記載在聖經裡。 五、亞哈王和先知米該雅 亞哈是暗利的兒子,娶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在撒瑪利亞做王 22 年。 亞哈重要的事蹟有: 亞哈最後這一役,其實有先知米該雅的警告,可是他不願意聽。他根本就無誠意 請教米該雅,是猶大王約沙法堅持,米該雅才被請來的。米該雅說亞哈會陣亡,亞哈 不信,還把米該雅下在監牢裡,要讓米該雅看他凱旋歸來。這一戰,亞哈被箭射中受 傷,流血而死。 亞哈其實心中還有上帝。他原先不敢奪取拿伯的葡萄園,因為他很清楚以色列是 不能隨便變賣祖產的(利 25:23)。耶洗別所做所為,他看在眼裡,一定也覺得不妥。 所以當先知以利亞責備他時,他立刻撕裂衣服,緩緩而行,表示悔改。可惜的是他只 單就這一件事悔改,為了耶洗別的緣故,他去拜巴力,又養許多御用先知,雖經迦密 山事件,知道耶和華是上帝,還執迷不悟,惹上帝發怒;最後終於滅亡,留下惡名昭 彰。在先知耶戶的口中,亞哈是一個恨惡耶和華的人 (參見代下 19:2)。他將上帝的 先知以利亞視為敵人(王上 21:20),基本上就是與上帝為敵。有誰能夠真正敵擋上帝 呢?亞哈的失敗讓我們看清楚,沒有一個人能夠敵擋上帝。 指責亞哈王的先知米該雅曾經提到,有謊言的靈進入先知的口中,來引導亞哈王 前去陣亡(王上 22:13-28)。這讓我們必須警惕,可能有假先知的存在,所有的先知 我們不可都信。有時候,即使是真先知也會領受錯誤,或說錯話(撒下 7:1- 17), 在尋求上帝的旨意與帶領時,要小心地分辨。 巴力的意思是興盛。很多人以為興盛、順利是上帝的祝福,在他一帆風順時,容 易自以為是而忽略反躬自省。也有許多人認為基督徒只要愛上帝、順服上帝就會興盛 、順利。我們聽到的見證都是蒙上帝祝福、凡事順利之類的,若有人衰微,或是受苦 ,就不敢做見證。仔細想來,這不也是拜巴力的一種心態嗎?我們能否克服這種普遍 嚮往興盛的風氣,鼓勵基督徒持守原則,即使吃虧、不發達,仍然願意愛上帝、遵守 主的教導呢?有沒有人願意在他不發達、不興盛時,仍然挺身為主作見證呢?這樣的 見證你會接受嗎?或者你認為這不是上帝的祝福?當我們要用一個人是否發達來衡量 他是否遵行上帝的旨意時,要特別小心,免得落入拜巴力的陷阱。 ▲附註:
▲背金句:詩篇 16:8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