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目的:讓學生從上帝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這件事上認識上帝救贖的
大能及祂願意與人同在的心意。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本課金句:出埃及記 19:5-6 和合本: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現代中文譯本: 如果你們服從我,守我的約,你們就是我的子民。全世界都屬於我,但只有你們是我的選民,是神聖的國民,是事奉我的祭司。 台語白話字: Ta lin na sit-chai thia-than Goa e oe, chun-siu Goa e iok, chiu ti liat-kok-tiong lin beh choe Goa ka-ki e po-poe;in-ui choan-toe long si Goa e;lin beh kui ti Goa, choe che-si e kok, choe seng-kiat e peh-si. Chiah e oe si li so tioh ka I-sek-liat lang kong-e. 台語漢字: 今恁若實在聽趁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佇列國中恁欲作我家己的寶貝;因為全地攏是我的;恁欲歸佇我,做祭司的國,做聖潔的百姓。諸個話是你所著給以色列人講的。 ▲本課大綱: 一、出埃及記的背景與分段 二、法老與十災 三、摩西 四、以色列百姓 五、出埃及記的重要性 附錄:埃及的歷史背景 ▲討論與分享(可擇題討論):
▲課程內容 一、出埃及記的背景與分段 今天我們要來看出埃及記。埃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各位對埃及的印象如何?想到埃及,你就聯想到什麼?(請大家自由發言) 是的,埃及是一個古老的國家,跟中國一樣,它有五、六千年的文化。它以木乃伊,金字塔而聞名於世。由於有尼羅河的緣故,埃及不必倚賴地中海的雨水來使農產豐收。許多外族的人都到埃及去避饑荒。亞伯拉罕、雅各都曾經下到埃及去(創12、42、47章)。 埃及曾跟上帝的選民發生過密切的關係。今天當大家對古埃及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努力去研究、發掘、探討時,無形中也幫助我們暸解許多聖經時代的背景,這當中豈不是有上帝的美意麼?上帝對法老王說:「其實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顯我的大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出 9:16)埃及的存在,還有它能夠存留至今,真是間接使上帝的名傳遍天下。上帝的安排真是奇妙! 出埃及記(英文 Exodus)這名稱從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而來,希伯來聖經的卷名是 Shemot,意思是「名字」,取自出埃及記 1:1,「這些是他們的名字」。 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受奴役、得到上帝的拯救離開埃及、成立一個民族的經過。他們到達埃及時男丁只有七十,離開時卻已經有六十萬大軍,足見他們多麼地蒙上帝賜福。 出埃及記可以分成三段: (一)上帝的救贖:從 1 至 18 章,記載上帝怎樣用祂大能的手,救贖以色列百姓,領他們出埃及。逾越節的羔羊是這一段的最高峰。 (二)上帝的立約: 19 至 24 章記載上帝在西乃山向以色列百姓顯現、與他們立約,並賜下十誡及各種律例、典章。以色列百姓若肯遵約而行,就可以作上帝聖潔的選民。 (三)上帝的同在: 25 至 40 章記載上帝啟示摩西建造會幕及其中各樣物件,祂要住在他們中間。出埃及記就是以會幕立起,上帝的榮耀充滿會幕來作結束。 讓我們一起來背一次:上帝的救贖、上帝的立約、上帝的同在,這三段構成了出埃及記。 二、法老與十災 法老的心剛硬,不容許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以致上帝降下十個災難。 究竟法老的心剛硬是他自己的錯呢,還是上帝使他的心剛硬的呢?如果是後者, 為什麼上帝還懲罰他、降下災難來呢?各位的看法如何?(讓大家思考一下,並發表意見) 近代有名的猶太學者撒那(Nahum M.Sarna)指出,出埃及記 4-14 章共有二十次提到法老心硬, 其中前十次說法老心硬,後十次說上帝使法老的心硬;而說上帝使法老的心硬是在第六災之後, 足見其責任不可推諉(註 1)。 其實上帝還沒差遣摩西去見法老以前,祂就知道法老會有怎樣的反應。出埃及記 3:19, 上帝說:「我知道雖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們去。」 4:21,上帝又對摩西說: 「但我要使他的心剛硬,他必不容百姓去。」但是在這節的「使」字下面有「或作任憑, 下同」等字眼。原來,法老的心剛硬,上帝是預知,並且任憑他。 上帝給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一點點自由,祂有無上的權柄,但是祂也留給人一些自由。 為這麼一點點的自由,人就應該負起責任來。 法老實際上的反應是怎樣呢?請看 5:2,法老說:「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 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在法老的觀念裡, 他做國王就是至高的一位,連埃及的神明也都在他以下。他要怎樣,就可以怎樣。 他不認識耶和華,當然不服耶和華。因此,上帝降下十災,讓法老認識祂的大能, 認識祂才是全地的主。 在十災的過程中,法老的反應是出爾反爾、逐漸讓步。起先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出 7:23), 後來他好幾次說准以色列百姓去,卻又變心。他也一再地跟摩西討價還價, 先說「在這地祭祀你們的神罷」(8:5) ,又說「不要走得很遠」(8:28),有一次說 「你們這壯年人去事奉耶和華罷」(10:11),後來又說「牛群羊群要留下」(10:24), 直到他自己也死了長子,他才同意讓以色列百姓離開。但是就是到以色列百姓走了以後, 他還反悔追擊他們。他的這一切表現,到頭來只有讓上帝的榮耀更加彰顯。這也使我們想到詩篇 76:10 說的:「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人的餘怒你要禁止。」 我們把十個災難歸納起來如下:
這十個災難,一方面彰顯上帝的審判與大能,一方面建立摩西的權威, 以便日後帶領百姓邁向迦南應許之地。 三、摩西 摩西是以色列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這樣傳下來的: 雅各 →利未 →歌轄 →暗蘭 →摩西 各位對摩西的印象如何?(讓大家發表一下) 摩西一生的歲數是一百廿歲,我們可以將它分成三段: 第一個四十年,他在埃及皇宮渡過,「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 (徒 7:22)那時他真是志得意滿,滿腔熱忱,要救自己的同胞。用一句英文來形容, 就像 I am something,我什麼都行、可以做很多事。 第二個四十年,摩西是在米甸的曠野牧羊,接受磨鍊,消磨銳氣。他那時的體會是「我不能」(I am nothing)。所以當上帝呼召他時,他以自己不行來推託。 第三個四十年,上帝使用摩西拯救以色列百姓,摩西所經歷到的是「上帝能」(God is everything)。上帝向摩西啟示祂的聖名,就已經顯示祂全能永在的特性。 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所遭遇的困難和挫折,實在是難以盡述。他才去見法老不久, 以色列百姓不但情況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糟糕,法老更加虐待以色列人(出 5 章), 百姓再也不肯聽他的話了(出 6:9)。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形,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就算了嗎? 你在事奉上帝時,有過類似的遭遇嗎?當時覺得如何?你的反應如何? 請看摩西的反應。他回到上帝面前(出 5:22-23),尋求上帝的應許和能力。 他深信出於上帝的,必定成就。而他在曠野放羊時所接受的磨練、對羊群的耐心, 在他日後帶領以色列百姓行走曠野路途時,都派上用場。 就因為摩西有這樣的信念和不怕困難的毅力,所以至終能夠完成上帝所託負的使命。 四、以色列百姓 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記中顯出怎樣的特性呢?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 是上帝所揀選的,上帝的聖言要交託他們(羅 3:2),救恩也要從他們而出(約 4:22)。 出埃及記記載他們由一個家庭發展為一個民族的經過。我們從出埃及記中可以看出以色列百姓是這樣的: (一)敬畏上帝: 當摩西告訴他們,上帝要帶領他們出埃及時,他們的反應是「低頭下拜」(出 4:31),他們很高興聽到上帝眷顧他們、鑒察他們的困苦。 (二)經不起挫折: 雖然以色列百姓敬畏上帝,我們也看到他們實在經不起什麼挫折。 當法老不聽摩西的話,加倍虐待他們的時候,他們對摩西所傳上帝的話再也聽不下去了(出 6:9)。 後來上帝顯出大能,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但當他們前遇紅海,後有追兵時, 他們又向摩西抱怨說,早知道就不要出埃及了,他們說:「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 (出 14:10-12)。這是一般人經常有的反應。你呢?你對挫折的反應如何? (三)接受上帝的約、做上帝的百姓: 上帝救贖以色列百姓的目的,是要他們出來事奉祂(出 5:1、7:16、8:1、8:20、9:1、9:13、10:3)。 祂把他們帶到西乃山,在那裡與他們立約,並賜下誡命、律例要他們遵守。上帝說: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出 19:4-6)以色列人表示他們願意遵守這個約,作上帝的百姓(出 24:3), 於是摩西就灑血在百姓身上,表示約之成立(出 24:6)。 (四)很快偏離正道: 他們才跟上帝立約沒多久,摩西上山四十晝夜,以色列百姓立刻雕刻金牛犢來拜, 還說是要向耶和華守節。不論他們是出於恐懼(出 32:23), 或是看埃及人拜偶像習慣了,總之,他們所行的,很明顯地觸犯了上帝的誡命。 我們跟以色列百姓是否有幾分相似呢?在我們奔跑天路時,是否經不起挫折, 是否向上帝表明願意遵行祂的旨意,卻又情不自禁地偏行己路呢?感謝上帝, 祂把我們從罪惡的權勢中拯救出來,赦免我們一切的過犯。祂樂意與我們立約, 使我們成為祂的百姓。祂也樂意賜下聖靈,幫助我們遵行祂的旨意。 五、出埃及記的重要性 出埃及這個事件對以色列人非常地重要,因為以色列百姓成為一個民族, 以後逐漸發展成一個國家,是從出埃及開始的。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人從奴隸的生活到敬拜的生活; 從受制於法老到與上帝連結;從為法老建造積貨城到建造敬拜上帝之處; 從受壓制彷彿上帝並不存在,到上帝充滿會幕(註 2)。自此,以色列人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實體, 有自己的制度、法律、領袖、信仰。因此,以色列人歷世歷代記念這個事件、 覆誦它(見申 26:5-11、書 24:1-8、詩 78:1-72、何 11:1、太 2:13-15)。 出埃及更是將來救贖的範例,它成了一切受苦者的盼望。基督徒可以從出埃及裡找到耶穌基督的影子(註 3): (一)逾越節的羔羊: 上帝為拯救以色列百姓所降與埃及人的最後一個災難是殺埃及人的長子。 上帝吩咐以色列百姓殺羔羊,把血抹在門框和門楣上,如此就能倖免此災。 哥林多前書5:7 說「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施洗約翰也曾指著耶穌說: 「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 1:29)可見逾越節的羔羊是預表基督為了救贖、 為除去我們的罪而被殺。我們今日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是上帝用重價買來的(林前 6:20), 是祂用自己的寶血救贖來的(徒 20:28),我們豈能不心存感恩,並重視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麼? (二)嗎哪代表生命的糧: 上帝在曠野賜下糧食-嗎哪給以色列百姓吃(出 16:4),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約 6: 35)祂不但救贖我們,也餵養我們。 我們所需用的一切,祂都知道。感謝主這樣豐富地預備。 (三)出水的磐石: 摩西在曠野擊打磐石,磐石就出水給以色列百姓喝。哥林多前書 10:4 說以色列百姓 「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耶穌自己也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 4:14)可見出水的磐石是預表耶穌基督。 (四)會幕: 會幕表示上帝的同在,裡面有許多物件和獻祭制度也是預表耶穌基督(來 8-10 章), 我們下一課將再詳談。 ▲附錄:埃及的歷史背景 埃及的歷史在 1000 B.C. 以前可以這樣劃分(註 4): 上古時代: 1- 2朝 ──────────────────────2500 B.C. 古王國: 3- 6朝 是金字塔時代,京城在北部孟斐斯 7-10朝 國勢趨弱 ──────────────────────2000 B.C. 中期王國:11-12朝 京城在以斯淘(孟斐斯稍南) (亞伯拉罕) 13-17朝 國勢趨弱 (約瑟) ──────────────────────1500 B.C. 新王國: 18-20朝 帝國時代,京城在南方的底比斯 (摩西) ──────────────────────1000 B.C. 21-30朝 (所羅門) ────────────────────── 埃及在 13-14 王朝時勢力減弱,許克索斯人在 1730 B.C. 入侵,奪取政權, 建都於西華里斯(蘭塞)。 1680 B.C. 他們推翻在孟斐斯的埃及統治者,僭取全埃及的統治權。 許克索斯人並不多,他們憑著佔領幾個重要據點來維持統治權。約瑟的興起可能就在這時期。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有兩種重要說法。第一種主張在公元前第十五世紀。 這是根據列王紀上 6:1 往前推的。所羅門在公元前 960 年登基,登基第 4 年開工建殿。 如果這是出埃及第 480 年,如列王紀上 6:1 所言,以色列人出埃及應該是在 1437B.C. 左右。 撒那認為這種說法不大可能,因為當時埃及國勢極強,勢力及於敘利亞和巴勒斯坦。 列王紀這樣記載,目的是要將所羅門的建殿放在以色列歷史的中心點。 事實上古人對時間年代的計算通常用概算的方式,不一定十分精確。第二種說法認為以色列人在公元前第十三世紀出埃及,當時埃及由第 19 朝的蘭塞二世為王(註 5)。 當時的蒲草紙紀錄記有哈皮魯(Apiru,半游牧民族,以色列人屬之)的事蹟。 「他們拖大石為建造蘭塞二世巨大的塔門通道」,那些人「每天要作定量的磚」。 在底比斯以西建造王室墳地工人之村莊,其碎陶片上有「工作表」,紀錄有工作日和偷懶日的詳情。 有時列出缺席的理由,例如「他的妻子病了」、「為主人造酒」、「被蠍子傷了」。 最有趣的登錄是「向他的神獻祭」,有時整班人數天缺席,都去從事地方性的宗教活動。 這就讓我們想到在出埃及記 5:1-5,法老不給假期,也不承認摩西的上帝(註 6)。 蘭塞二世的繼承人莫涅他(Merneptah)在公元前 1220 年戰勝利比亞和海上人民的聯盟, 其紀念碑曾提及以色列人。這是聖經以外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到以色列人的存在, 也是埃及文獻中唯一提到以色列人的一次。由於當時埃及忙於應付外敵,無暇顧及巴勒斯坦, 遂給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絕佳良機(註 7)。 ▲附註:
▲背金句:出埃及記 19:5-6 ▲唱詩:請大家唱校園詩歌Ⅱ178「進迦南」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