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牧 與 教 育 小 站
www.christianeducation.net

       

無法滿足人們需要的教會

主後2000年7月9日 - 聖靈降臨節後第四主日
以西結 2:1-5  詩篇 123:1-14  林後 12:2-10  馬可福音 6:1-13

 

耶穌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說:這人從那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麼﹖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麼﹖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麼﹖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 尊敬的。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甚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他也詫異他們不信,就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掛子,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 那地方。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

 

  在自己的人中間,在自己的家鄉,耶穌遭遇人們的排斥與衝突。馬可認為人們排斥耶穌,只因為人們覺得耶穌只是個平平凡凡、不甚起眼的鄰家大孩子而已。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在這段經文沒看見耶穌的教導,我們只看見一段記載,記載著耶穌遭遇眾人抗拒、排斥的經歷。甚至連那些平日與耶穌關係匪淺的人,一樣排斥、拒絕祂。

  馬可將這個耶穌被人們排斥的事蹟與差派門徒的事情連在一起,這說明那些耶穌遭遇的危機同樣會發生在門徒身上,耶穌藉著自己經歷教導門徒在遇見這類無可避免的危機時,應該如何處理。

  在這段經文中,我得到一個簡單、直接,但人們偶而會忽略的啟示:「耶穌引起人們反彈,祂的門徒同樣引起人們的反彈。有些人反彈是針對耶穌個人,有些是針對耶穌作的事情,有些則針對耶穌的教導。而因為反彈離開耶穌的人,比受耶穌吸引、跟隨祂的人還多。」

  身為傳道人,我曾經以為,全世界最糟糕的事,莫過於會眾拒絕我在講台宣講的信息。因此,我認為,如果我真是個能幹的傳道人,那麼我一定能夠試試一些方法,好好講解耶穌的事蹟,好讓所有會眾都能夠接受我的信息。

  後來,我更仔細的注意聖經中這一類的事蹟,我看見,顯而易見的,耶穌願意承受被人排斥的痛楚,耶穌十分能夠接受被人誤解、非難。事實上,我發現,聽了耶穌的信息而離開的人,遠比因為耶穌的信息而跟隨的人多得多。

  當我剛在讀耶穌生平時,我們研讀一些耶穌的比喻,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耶穌要說這麼多比喻?」

  「哦,」一個聰明的初學者如此回答:「因為耶穌想試著跟那些單純的鄉下人溝通,所以耶穌說了一些小故事,好讓那些人容易明白祂的教導。」

  「如果真是這樣,」另一個人接著回答:「那耶穌可是一事無成,大多數的人根本聽不懂耶穌在說些甚麼。」

  後來,我們就這一點,同意耶穌有時候刻意的使用比喻,以確定每個人都能聽懂祂的教導。雖然如此,耶穌仍然願意承受人們的誤解、排斥,因為耶穌的宣講,並不需要取決於人們是否喜好祂宣講的內容。耶穌的宣講不是要投人所好、博得人們掌聲的。

  有一位傳道人,在超級市場遇到上個禮拜天跟先生及三個孩子到教會參加聚會的詹太太。寒暄幾句後,這位傳道人表示感激詹太太一家到他們教會參加聚會,並邀請她們一家能常來參加教會聚會。詹太太這樣回答:「那次你們教會的主日崇拜不錯,可是我們現在還在到處逛逛,看看那個教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總而言之,如果一個教會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那這個教會到底是個甚麼樣的教會?或許,這就是你今天早上來到這裡的原因,你希望你的需要能在這裡得到滿足。

  理所當然的,教會應該能夠滿足人的需要。可是,這個問題卻帶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甚麼樣的需要是教會需要去嘗試滿足的?而且,由誰決定教會應該滿足哪方面的需要?當我們在定義這個需要時,是否由教會一個特別委員會定義的需要比一般大眾的需要更重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信教會需要企業化經營的時代,我們認為教會應該由商業社會學習更多的技巧,好讓教會能夠成為所謂「顧客取向」的教會。牧師應該努力學習創造所謂「對使用者友善 user friendly」的崇拜,在這樣的崇拜中,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教會在安排活動之前,要先定義 一般人覺得的「需要」。

  在這樣的觀念下,崇拜成為提供給會眾,滿足他們需要的商品。我們最在乎的,是如何吸引人,或者滿足更多的顧客(或是留住那些已經來教會的人)。百貨公司沒有告訴你,你比較喜歡這個或是那個,反而是經銷商發現你需要甚麼產品,然後把這樣的產品廉價、方便的提供給你。所以,我們教會做甚麼呢?為了改進我們的主日聚會,我們設計問卷,問弟兄姊妹許多問題,看看他們喜歡甚麼,或是不喜歡甚麼。

  可是,如果我們的會眾並不認為崇拜是一個提供消費的商品,而是一個活動,一個將榮耀、尊貴歸與上帝的活動,那怎麼辦呢?

  舉個例子,你告訴我們,你覺得心灰意冷,因為你日復一日、週付一週,不斷的在主日講解兩到三節經文。如果我們不願意提供更適合需求、另會眾覺得興奮的經文教導,那我們可能對我們的消費者的需求缺乏敏銳覺察力。然而,有些理由說明,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的消費者或消費者的需要來支配我們主日早晨的崇拜形式。這並不是因著我們缺乏敏銳的觀察力或是由於我們教會裡頭似乎跟不上時代的觀念。

  「由於生活在這個的任何抉擇都強調重視消費者抉擇的時代,人們往往以這樣的觀念來看他們與教會的關係。然而,一旦人們開始以在一堆名牌球鞋當中挑選合意的球鞋的心態來挑選教會時,那將對教會形成無比的壓力,讓教會不得不要配合消費者需要調整教會的聚會型態及信息的內容。」這種以消費者為取向的趨勢將成為教會難以抵擋的試探。

  幾年前,著名的社會學家杜尼斯批評市場的角色在建立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沒有真實的群體,而是一個個單獨的個人,彼此以條件相互來往,也就是「我給你,那你也必須回報給我。」

  「無論我為你做甚麼,都是因為你在以前或是未來將會回報我。事實上,這就是我要的,也是我期待的。從你那邊得到些東西,這正是我的目標;因此,我的服事其實是我的工具,而這樣的服事並不是我心甘情願的。」

  如果教會服事眾人,不是基於這樣的消費者主義,而是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子民,那結果會如何呢?如果我們的詩班努力的練唱,不是為了博得我們的喝采,而是藉著詩歌顯明上帝國度的榮耀,讓我們先嚐天上的光華,那結果又會如何?如果我現在宣講的信息,不是為了配合你這個禮拜最大的需要,而是我相信,這正是上帝要你聽的信息,那結果又會如何?

  教會能提供給社會的最大服事是甚麼?或許,我們認為我們能提供給社會的,不一定是這個社會認為需要的。然而,教會並不是光是為了滿足我的需要,也是為了要幫助我重新考量我的需要是否真實迫切,特別是有些需要是當我進入教會之後,才確實體會的。

  有一次,我跟往常不同的講了一篇十分具審判性而且負面的信息,充滿警告、批評,就像舊約先知嚴厲的信息。

  崇拜結束後,一如往常,我站在門口跟弟兄姊妹一一握別,有一位弟兄趨前握手,開口說道:「你今天講的…」接著要說的話,真令人緊張,可是,他接著說:「謝謝你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很久沒聽到這樣的信息了,終於有人說出我們實在的光景了。謝謝,這正是我需要的信息。」

  這令人十分訝異,對不對?我們需要舒服、確據、平安的感覺。沒錯,我們的確需要,可是,我們也需要聽到真理。說實在的,在教會裡面,我們要聽到的,不是那能滿足我們自以為需要的信息,我們要聽上帝認為我們需要的信息,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當我們在努力考量人們的需要時,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令人戰兢的問題,「神要的是甚麼?」「神的要求是甚麼?」這些才是信仰基本的問題。

  教會在這裡不是為了要滿足人們的需要,教會的建立是為了在這個不敬拜神的世界裡,聚集屬神的人共同服事神。有人談到美國人的信仰時,說了這麼一段一針見血的描述:「大部分的美國人深受那種創造消費慾的市場文化影響,他們花費所有金錢只為了滿足不可能滿足的消費慾望,看起來,教會的福音必須要能更喚醒世人看清楚這些消費慾望是虛假、錯誤的。但是,今天的教會卻看輕自己,將自己當成是整個消費文化的一部份,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這樣的教會為了迎合捉摸不定的所謂消費者需要,鼓勵教會以及機構建立像一般企業團體的運作方式,提供給會眾像百貨公司一樣的自助式消費品。

  然而,我們需要的不是這種企業化的教會,我們應該思索建立正確的教會觀念。我們應該花費更多心力好好擔心,應該如何將會眾建立成道成肉身的團體,讓他們在這個時代活出見證,服事需要的人。

  我們不應該過份信賴所謂消費者能知道自己需要的觀念。我們不能相信人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上帝已經將最好的,也是我們最需要的賜給我們,那是我們無法得到的,就是耶穌基督的救贖。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我看見不少人來到教會的理由並不正確。也就是,我們常以為我們來教會是為了得到別人肯定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面對問題、並與像我們一樣的人來往團契。

  相信在座中不少人能夠見證,感謝神,教會提供給我們的,遠比我們期待的有意思多了。藉著崇拜、藉著教會生活,上帝重新調整我們的錯誤觀念、調整我們的生命方向,讓我們得到的遠超過我們的期望。在閱讀、傾聽上帝的話語時,我們的觀念被神挑戰、改變。我們認為是問題的,變得微不足道,而因著來到耶穌面前,我們面對生命真正的問題。我們只想跟人建立友誼,但神卻讓我們得到神的救贖與合一。

  相信當馬可福音記載的事蹟中,那些離開迦百農的人,可能會認為:「實在可惜,這位新來的拉比,根本對我沒多大用處。」

  不過,有些人,不是每一個人,一定確實看見耶穌就是那一位約翰口中所說,比我還大的那一位。

  


 

 

 

失去距離


used by permission
Lectionary Sermons of Rev. Alex Stev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