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牧 與 教 育 小 站
www.christianeducation.net

       

無非是領受的
Bruce Rockwell

主後2000年 7月2日 - 聖靈降臨節後第三主日
耶利米哀歌 3:23-33  詩篇 30:1-12  林後 8:7-15  馬可福音 5:21-43

 

  你是否曾思想過「聖殿」?殿通常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是舉行宗教敬拜的場所。聖經中常提及的是耶路撒冷的殿。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今日的會堂就被稱為殿;有些更正教的教會偶而也被叫做殿;摩門教徒也用「殿」稱他們崇拜的地方。所以,我們瞭解了殿的概念。「聖」這個字,我們常用來形容聖潔的地方或事物。聖物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東西;聖地是為神分別出來之地,因此,聖殿也就是被分別出來,讓我們經常敬拜神的聖潔之所在,所以教會是聖的。

  當我們有時候談論到我們認識的人是聖人時,有時指的是聖徒或是殉道者;有時指的是我們當代,為我們所認識的人。因為我們相信他們真是神的人、有基督同在的人。

  在今日的禱文中,我們禱告我們能被建造為神所悅納的聖殿。你曾想過那是什麼意思嗎?就如同剛才的禱告,我們祈求透過使徒、先知和耶穌基督自己的教導使我們在靈裡合一,被建造成神所悅納的聖殿。你可曾想過你自己是神的聖殿?你可曾想過你是否蒙神悅納?你可曾深思你與神是否有正確的關係?你是否會訝異神使你成為聖人?

  我們都想要蒙神悅納,也許這就是我們來到教會的原因。我們也都知道我們正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努力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我們來到教會敬拜神,希望神能垂聽我們的禱告,幫助我們尋得我們問題的答案,幫助我們發展與神美好的關係。我們都喜歡讓神使我們成為聖殿,但我們當中許多人也許很掙扎地想:到底我們該做什麼來成就這樣的事。如果是這樣,今天的經文點出了這方法。

  在舊約申命記中,我們聽到摩西告訴百姓要甘心樂意、慷慨不吝嗇地鬆開手來賙濟在地上貧窮和需要的人。摩西說:當我們如此給人時,我們將要蒙福。摩西時代的條例有:每逢七年要施行豁免。因此,ㄧ個聰明的債主總會先確定他的借貸會於豁免年前被償還,免得豁免年一到,不能再追討。而且,更糟的是:在當時,債主會以債權人的身份強迫借方為他工作,來抵還未付清的債務。其實豁免條例所意味的不只是債務得以一筆勾消,同時也要使為償還所欠債務而服勞的人得釋放。

  很自然地,這樣的定規,使得富有的債主在將近豁免年的時候就不再放貸。但是如果有能力借錢給人的卻不放貸給需要的人的話,將會造成社會的困苦。所以摩西說:豐富的人有責任不設限地借給窮乏人,即使這樣會導致在豁免年的時候受虧損。

  在以色列的律法中,有另外關於借貸的規條。在申命記中我們能讀到:借給以色列弟兄的,不可取利。富有的人不可不顧那些比他們缺少的人的損失,而以之致富。這對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來說,似乎是很極端的律法。但是這些律法說明了古代以色列律法的基本原則:人的需要勝過對財產的權益。這些律法是本於一切財富都是神之恩賜的信念。這使我們想起當我們把奉獻帶到神的祭壇時經常說的話:「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喔!主啊!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

  如果人真的相信所有財富都是神的恩賜,那麼人是沒有絕對擁有權的。這賞賜是神的,神才有絕對的主權。我們對管家的認識也是由此信念而來。如果我們所有的都是從神而來的恩賜,我們就是神恩賜的管家。當它歸屬我們時,我們必須負責管理,但它終究和完全不是我們的,它最終仍是神的,我們只不過是管家。因此,我們—當他管家的人,得以享受神給予我們的恩賜:土地的恩賜、財產的恩賜、物質財富的恩賜。我們身為管家的,也當照管這最終屬於我們主人的恩賜。

  我認為要成為神所悅納的聖殿,要訣之一就是活出這樣的信念:我們傾向於稱做我們自己的東西的,其實真的是神的。

  可能這要訣可以使我們停止這樣的思想: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我們努力工作所得來的,是當得的;可能這要訣可以使我們承認:我們所有的都是從神來的恩賜,都是那位寬大、慈愛、用祂自己的形像創造我們的神所賞賜的。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說法:「我們無非是領受的」。今天舊約的學習教導我們:當我們慷慨地給與那些窮乏和有需要的神的兒女時,主,我們的神將賜福給我們。換句話說:神的祝福會流向那些豐豐富富地供給有需要之人的人。

  詩篇也強調這個概念。我們聽過詩篇的話說:慷慨借貸、有恩惠和豐盛的憐憫是美善的。很清楚地,詩人是將申命記裡的話深植於心中。詩人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慷慨地給予貧窮人,就會與神有正確的關係,而得稱為義人。

  然後,我們也聽到保羅寫給哥林多的基督徒的話語:保羅見證這是神在信祂的人的生命中所工作的方式。他說:每個慈惠的行動都是神的恩典。保羅已經看到神賜給馬其頓基督徒的恩典,他用他們的例子來鼓勵哥林多的基督徒,他鼓勵哥林多教會要效法馬其頓教會的榜樣。

  保羅為了資助在耶路撒冷窮困的基督徒而盡力籌募基金。在此,他極力推崇馬其頓的基督徒。因為馬其頓的基督徒是窮乏之人,他們似乎也沒什麼可以給人的,而且保羅似乎也不想要要求他們來為耶路撒冷教會奉獻,但是馬其頓人卻非常堅持,如保羅所描述的,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是過了力量地來捐助,保羅舉出他們來成為哥林多基督徒的榜樣。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帶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他告訴他們他不是命令他們如此行,而很顯然的是他希望他們會如此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做,或是為了認為馬其頓凌駕他們之上而產生的罪惡感而做。著名的幽默家—凱樂•蓋里森說:「罪惡感的恩賜是使人不斷地給與」,罪惡感誠然能提供短期間的動機。但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的慷慨捐助不是出於罪惡感,而是因為愛,就是神和他們的救主,也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所給的最美榜樣。如同保羅所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這是基督教信仰中另ㄧ個看來是矛盾的地方:是透過給予,我們才領受;是因著成為貧窮的,我們才得富足;是因為捨棄權柄,我們才得著權柄;是因為放棄掌控權,我們才得釋放。

  許多人做見證說如果他們先付了他們所有的帳單,通常不會留下什麼來奉獻給神,不管是對教會的奉獻或是在幫補貧窮和需要的人上的奉獻。但是相同的人也如此見證說如果他們先奉獻給神,且這奉獻是出於感謝和犧牲的禮物獻給神時,他們其他的需要似乎總是被補足了。這通常是不合乎邏輯的,也不符合數學的原則,但是對那些如此實行、也如此經歷的人來說卻是相當合理的,這是屬靈的原則。

  在今天的福音書中,我們聽到耶穌使ㄧ個小女孩從死裡復活的的故事。首先是聽說這個女孩病得快要死了,睚魯來請求耶穌按手在他女兒的身上好醫治她。但就在那時候,他家裡派人來說他的小女兒已經死了。耶穌要睚魯有信心,而且耶穌給了他這個最要緊的恩賜。耶穌使睚魯的女兒復活了。給予生命的恩賜當然是最要緊的恩賜。

  我們無法想像我們自己如何能行向耶穌所行的神蹟,我們沒看過我們自己使死人復活,像耶穌所行的一樣。但是,你可曾想過:透過奉獻出我們所擁有的,獻上犧牲的禮物給那些需要的人,我們實在能給予別人更好的生活。透過由心靈深處所獻上的禮物,也許我們能將屬靈的生命給予使那些靈裡接近死亡的人。

  神已將生命的禮物給了我們,我們能給神什麼做為生命的回報呢? 神將各樣美善的恩賜給了或正給予我們,我們能拿什麼給神呢?我們能透過神的教會獻給神我們犧牲的、神聖的、愛的和感謝的奉獻。透過我們的奉獻,我們可以接觸到需要的人群。當我們如此行時,我們就能成就在今天所讀的書信的結尾保羅所說的:「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讓我們一起來禱告使我們當中多的人能分給那少的人,透過分享我們的豐富,我們能真真實實地將生命帶給那缺少的人;透過分享我們所擁有的,使我們做神的好管家;也透過當神的好管家,或許我們能成為神的聖殿,讓神的聖名被讚美稱揚。

  

  

 

 

 

鄭秀真
sed81315@ms37.hinet.net


used by permission
Lectionary Sermons of Rev. Alex Stev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