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牧 與 教 育 小 站
www.christianeducation.net

       

耶穌與宗教改革
Rev. Alex Stevenson

主後20051030 日 - 聖靈降臨第廿四主日(白)
引題:彌迦書3:5-12 詩篇 43  帖撒羅尼迦前書 2:9-13,17-20
福音題:馬太福音 23:1-12

  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福音 23:1-12

 

  在距離今天的498年以前,新教的宗教改革開始了。在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號,萬聖節前夕,德國神父馬丁路德在威丁堡大教堂將著名的95條釘在教堂的大門上。基督教中的復原教就由此開始。馬丁路德主要是對於羅馬天主教販賣贖罪卷的行為感到質疑。有一部分的天主教傳統是藉由苦行來贖罪。通常所謂的苦行代表的是研讀或祈禱。然而仁慈或是施捨的舉動也可以算做是一種苦行。

  於是這就牽扯到了金錢。人們有時會藉著對教會的慈善奉獻來當做苦行贖罪。然而,明顯的,對於那些沒有能力購買禮物的人來說這相當的不公平。有些人甚至在犯罪以前就事先買好贖罪品,以便在犯罪之後能派上用場。馬丁路德對教會的抗議的重點就在這些教會發生的事背後所隱藏的偽善。

  在馬丁路德公佈了對教會的95條抗議後,他被上級下令撤銷或是收回他這95條。有一次路德在審訊中被要求否認他所寫的,當時他說:「這是我的立場,我不能做什麼。」最後,馬丁路德被逐出羅馬天主教會,開創了今天我們所稱的信義會。許多他所堅持的改革成果今天仍然與我們同在。由於馬丁路德是德國人,所以他在被逐出教會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聖經翻譯成當時大眾能閱讀的德文。馬丁路德開始了一個理想,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能自己閱讀並且了解上帝的旨意。馬丁路德同時也認為信徒皆祭司,我們都是因為恩典被救贖,而不是行為。從此之後,長老會、聖公會、浸信會、循道會、五旬節教派等等改革宗教會開始成長。

  我們循道會可以追溯到另一個改教家約翰衛斯理。約翰衛斯理生於馬丁路德後約兩百年。在英國這塊土地上,英國國教在馬丁路德脫離天主教會不久後也與羅馬決裂。但是在馬丁路德到衛斯理的這兩百年之間,英國教會自己也變的需要改革,問題不是在於腐化,而是在於冷漠。當時流行的看法是一個人只要受洗加入英國教會,他就得救了。

  約翰衛斯理,一個英國國教牧師的兒子,後來漸漸相信得救並不在於你在哪間教會受洗,而是你現在為誰而活。如果耶穌不在你心裡,那你的名子是否被記在英國教會的會友名單上並沒有什麼意義。在神學院裡,約翰和他的兄弟查爾斯,還有一些人開始了一個神聖聚會,定期在早上四點起床讀經禱告。由於他們對於禱告和研究聖經的嚴謹生活態度,他們被其他嘲弄者稱為「墨守成規的人(循道會)」。神聖聚會的成員還獻身於慈善事業,他們幫助窮人,關懷死刑犯。

  後來,約翰和查爾斯得到了和路德一樣的結論。救恩是來自上帝的禮物,而不是某件靠我們自己達成的事物。約翰認知到,在他的宗教熱誠上,其實是試著讓自己正直,配得上帝的愛。但後來在一次與一些摩拉維亞兄弟會成員的的禱告會中,約翰衛斯理感到心中「奇妙的溫暖」然後他了解到耶穌已經買下了救恩,作為禮物白白的送給他。

  然後約翰衛斯理作了什麼改變呢?他在早上四點起床研經禱告,並且向大眾講道,幫需要的人,和他從前所做的一樣。但是現在他是出於對上帝的愛和感激,而不是試圖用行為救自己。在約翰衛斯理試圖改變英國國教教會的精神失敗之後,他教導人們閱讀他們的聖經,對人們講道,還差派他們出去,倒街上和廣場佈道。最後他建立了一個新的新教分支:循道會。

  我希望透過這些歷史表達,耶穌所面對的和路德或是衛斯理所面對的其實差不多。耶穌那時代的宗教領袖和宗教團體已經變的既腐敗又冷漠。當時的宗教領袖,文士和法利賽人,利用宗教達到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閱讀、教導聖經,但是他們的行為卻違反了律法的精神。不但沒有幫助人們過正直的生活,反而擾亂誤導他們。不但沒有用他們的地位去教導人,反而用這些獲取自己的好處。

  耶穌喚起人們注意這些人的假冒為善。耶穌囑咐他的門徒去注意聽那些宗教領袖說了些什麼。然後他們跟隨摩西的腳步,但他們並不學習那些宗教領袖所做的。耶穌的門徒是實踐他們所教導的。

  然而最重要的不同是在耶穌門徒生活的基礎。那些宗教領袖是以其他人的眼中看為重要的做基礎。認為你應該設法成為最好的:高高在上的國王。但耶穌說:「凡自高的必要降為卑,凡自卑的必要升為高。」耶穌認為他的門徒應該過謙卑的生活。

  自從路德把95條釘在教堂門上,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們真的有嗎?在我看來,教會和從前,和耶穌那時代有同樣的問題。位居領導地位的人隨意操弄他們所擁有的權力。或許就像法利賽人跟文士,他們不但沒有試著成為上帝的忠僕,反而是尋求人們的掌聲;或許他們接受了金錢或喜歡的東西為賄賂,像路德那個時代一樣;或許他們讓舒適的環境使他們變的冷漠,就像衛斯理那個時代一樣。最後加加起來,這些人都是利用他們的地位謀求自己了好處。

  這些事依舊在今天的教會裡發生,人們在今天的宗教制度中尋求領導地位,為的是獲取自己的好處。當然也可能他們尋求地位本來是為了成就忠實的信心,但當他們達到那地位後就開始安逸而腐化。不但沒有尋求利用他們的職位服事神,凡而服事自己。

  我這些話並不只是針對群體中的監督和董事會還有資深牧師而已。有些時候人們貪圖地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尊敬。「執事」、「詩班」、「主席」等這個、那個的委員會,或者「主日學老師」都可以代表著地位和特權。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也時落入常高舉自己的陷阱。我們喜歡人們知道我們是「好基督徒」,屬於某間城市的教會。會眾也時常落入陷阱。我們建造教堂是為了敬拜上帝,還是為了展現我們教會有多好?我們建造尖塔是為了高舉十字架讓所有人看到,還是為了表現我們有城裡最高的尖塔?也許最初我們用正確的態度做正確的事情,但是後來我們拍著自己的胸膛說:「看看我做了什麼。」

  改革開始於距今498年以前,真的是如此嗎?在我準備今天這篇講章的時候,我發現路德所做所為的基礎在更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教師和神學家們早就已經開始批判教會的一些行為。而大部分的路德神學實際上來自於他對奧古斯丁還有許多前輩神學家的研究。更不用說這些人的教導其實基礎在於耶穌。

  或許改革開始於兩千年以前,當耶穌說:「在前的必要在後,」還有「自卑的必要升為高」時。或許改革不是始於一片釘在門上的紙,而是信徒的心。或許改革宗教會的歷史不該屬於「宗教改革主日」。或許事實上應該屬於像是路德、衛斯理、你和我這些心裡被上帝的愛與恩慈,奇妙溫暖的人們。

  當我構思這篇講章時,我想過我應該以今天的教會哪裡需要改革作為結束。我有想過我應該在教會的網站首頁貼出我的95條。但是我對於改革今天的教會其實只有一條,而我甚至還沒寫出來。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 23:12)這是所有改革必須的起點。他開始於那些願意自己謙卑去服事神、服事人的信徒內心。你希望今天開始改革嗎?那麼從這裡開始。(指著自己的心)

 

 

used by permission

Lectionary Sermons of Rev. Alex Stevenson

 


pingyi.jpg (4816 bytes)

江秉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