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將羊毛再試一次;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士師記六章卅九節)


 基督的信心有三個時期。在第一個時期裡,我們對於一件事,如果沒有看見兆頭或者顯著的感覺,就不容易相信。像基甸一樣,一定要先去摸摸羊毛,如果羊毛是乾的,纔願意相信。這一種信心,也許是真實的信心,不過這種信心不完全。這種信心常常要在神的話語以外,另外找些感覺或證據。

 在第二個時期裡,我們對於一件事,如果沒有感覺,也能夠相信。這就是告訴我們說,我們的信心有了顯著的進步了。

 在第三個時期裡的信心和基甸摸羊毛的信心適正相反。第一期的信心,是憑依順利的感覺來相信的;第二期的信心,沒有感覺,也能相信了;第三期的信心,在環境、感覺、外表、世人、理智,都催促你向反面作去的時候,你依舊持守神的話語。保羅在使徒行傳廿七章二十、二十五節所運用的就是這樣的信心,『太陽和星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雖然這樣,保羅卻說:『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祂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


 願神賜我們這樣的信心,叫我們不看環境,完全信賴神的話語。-C. H. P.


 人真是奇怪,總是要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而且又對已經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東西如此的沒有把握,以致於整天活得七上八下的。其實,我覺得基督徒最慘的就是這個,明明相信的是一位單憑信心才能認識的神,卻偏偏要找出一堆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感覺得到證據,好證明自己還是把神牢牢拴住,沒往哪裡跑。

 說起來,傳道人的生活事奉同樣需要調整。不曉得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或者以訛傳訛,總要看到什麼才安心。其實,光是看到聖壇上那本大聖經就夠了,因為那就是我們生活事奉的根據。祂那亙古長存、福杯滿溢的應許,早已清楚記載在其中。

建立在上帝話語的清晨 4:50 a.m. 2000/07/21


 看看這三種信心,要想擁有第三種信心還真是不容易。算是天性吧?人總是要抓住一些可以信賴的,而他所抓住的是否能信賴,就端視平時對這些事物的經驗或體會。仔細想想,信心真可說是價值觀的顛覆。不認為眾人以為可靠的,而接受父神認為可靠的,這就是信心。

 其實,我們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可靠,取決於我們事奉的目標,昨天編譯「字字珠璣」時,看到這麼一句話:「如果我們的目光不能超越這短暫的一生,我們實在不配事奉上帝。- John Calvin」看看加爾文寫的這句話,若要事奉上帝,若要事奉有永恆的果效,除了信心外,還真別無他物。

學習看得更遠的清晨 5:42 a.m. 2001/07/21


 其實,基督徒的生命最終都必須建立在第三種信心。一旦成為基督徒,我們的生命就與現實中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馳。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中,處處舉步艱難,若少了信心,怎麼走下去呢?

 更有意思的是,初期的信心,想看的是眼前的一步;隨後的信心卻越看越遠,至終只想看到那永恆的一刻。而那永恆的一刻正是信心的基礎。無論眼前遭遇多少難題、困頓,支撐著我們走下去的,就是那永恆。

遠眺的早晨 5:19 a.m. 2003/07/21


 其實,明明都知道該如何做選擇,卻偏偏想找個甚麼看得見的證據,好叫自己走得踏實。明明知道上帝是靠得住的,還偏偏要找個法子證明上帝是靠得住的。

 以一個脆弱的法子來證明一個堅定不動搖的真理,還真幾分荒謬。

祂是千真萬確的早上 8:36 a.m. 2005/07/21

mschiang

copyright? yes, but free!

chiang.jpg (208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