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立比書四章十一節)


 保羅,輕看了一切的福樂,在監獄中寫上面的幾句話。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國王一天早晨獨自到他的花園中去散步,他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凋謝了。園中充滿了死象,一無生氣。

 國王非常詫異,就問園門口的一棵橡樹:它們中間究竟出了甚麼岔子。後來他纔知道橡樹因為自怨沒有松樹那樣高大俊秀,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

 松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多結果。

 葡萄藤也將自盡,因為它終日匐伏於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樣開美麗可愛的花。

 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嘆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都垂頭喪氣,怨自己不如人

 只有一枝頂小的心安草(Heart's-ease 堇科植物),國王見它仍在噴香吐艷,維持原狀。國王高興極了,對它說:『心安草,我真歡喜,別的都悲觀厭世,只有你這枝小草這樣勇敢,你似乎一點都沒有沮喪。」小草兒回答說:『王阿,我絕對沒有,連一絲的灰心、一毫的失望,也沒有。我雖然算不得甚麼,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或者桃樹,或者牽牛花,或者紫丁香,你就會去種植;我知道你要我作一枝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心滿意足地盡力作一枝小的心安草。』


 那些不為自己留下絲毫地位的奉獻者,在萬事上都能知足;因為他們只願意神所願意的,只作神所要他們作的。他們剝奪他們自己的一切,在這樣的赤裸中,神在今世償還他們百倍。-選


 知足難嗎?其實也不盡然。只要不想把用得好好的手機,換成金城武的超薄易立信,也不管別人的CDEFG,不去哈人家小孩口裡遛出的幾句洋文,無動於衷PIII-500600700,或是超炫透明的iMac,聽多了紐澳綺麗大堡礁、落磯山壯觀大冰河,我還是情衷那水溝般的柯子湖溪,管他別人是VWVolvoBMWBenz,我還是大宇電聯車,不難,的確不難,只要知道自己還有些路用,大概就可以知足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繁榮、豐富生活,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終於意識到這一是如此容易的如過眼雲煙,轉眼灰飛湮滅。其實,經過前年大地震、去年經濟風暴,人們才發覺,原來知足並不會太難,當你不再擁有奢華宴樂,居然就能簡簡單單的面對生活,當你不再費神吃甚麼、穿甚麼時,容易知足多了。

 第一次看到那段經文說著:「不要憂慮吃甚麼,喝甚麼,」深深感覺,只要有吃有穿就當知足。很多時候,知道吃是為了得飽、喝是為了解渴、穿是為了保暖,就會覺得人需要的其實不算太多。

 對了,沒有電腦能不能過日子?當然能啊,沒電腦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只要知道我是在用電腦,不是電腦在用我。

豐富度日的清晨  4:45 a.m. 2001/01/07


 「知足之道不再添加燃料,而是讓火小一點;不是使財富倍加,而是使需求減少。Thomas Fuller

 「知足者,魔鬼無懈可擊。Jeremy Taylor

 「滿足的生活有九項要件:

健康足以使工作愉快。
財富足以支持生活的需求。
力量足以迎戰困難,加以克服。
品德足以懺悔罪過,加以放棄。
堅毅足以耐苦,終致達成若干成就。
寬大足以發現鄰居的優點。
愛心足以使本身有用、助人。
信心足以使上蒼意旨成真。
希望足以驅除一切有關未來的焦慮恐懼。」

學習知足的下午 4:27 a.m. 2002/01/07


 「如果無法作一株傲立的高峰的蒼松,何妨當山谷下的一叢矮樹……但,仍需是全谷中最優秀的一叢矮樹。如果無法當一叢矮樹,那就當一叢青草好了!如果無法當一叢青草,何妨變成一片葉?快樂的擁有那一片綠。如果不能當水邊的麝香樹,何妨作一根小小的水草?迎風撥弄一池的漣漪。

  我們不可能全是船長,何妨安份的作個水手?只求各司其職就行了。天下有豐功偉業,亦有細微的瑣事,但要從手邊的事開始作起。

 不能當一條風光的高速公路!作一條羊腸小徑又何妨?無法光耀如朝日,當一顆星辰又如何?大小並非價值判斷的唯一依據,重點是要你將自己發揮到最好的境界。」

邁步的清晨 7:23 a.m. 2005/01/07


 曾經有位美國專欄作家,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批美國金融界的知名人物在一個旅館中聚會,這些人的財富加起來,比當時美國國庫的錢還要多,他們的名字常常上報,他們有一般人難以達到的成就,他們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二十五年以後,這些財經巨人的景況都不太好,有一個因壟斷麥子市場發財的人,流浪國外,死在國外;有一位原本是紐約股市交易所的老闆,剛從監牢裡放出來;另一位原本是總統的閣員,因為生病從監獄中保釋出來,病死在家中;還有一位原本是美國最大鋼鐵廠的老闆,死的時候沒有錢埋葬;最後一位是世界最大專利事業的首長,自殺而死。這位專欄作家說:「這些人都學會了如何賺大錢,但沒有一個人學會好好過日子。」

 雖然我們不像那些富可敵國的知名人士,但卻跟他們一樣不容易滿足所擁有的,享用自己所有的。看看家裡的東西,用到的占多少比率?仔細想想,多少家裡的東西只用過一次?衣服只穿過一次?甚至有的尚未拆掉標籤?

 我們實在應該調整方向,看看我們所擁有的,而不是蹉嘆我們未擁有卻不需要的。


 與您分享這篇文章:「如果世界是個一百人的村落

滿足的早晨 7:34 a.m. 2006/01/07

mschiang

copyright? yes, but free!

chiang.jpg (2080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