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icap.jpg (3138 bytes)

如何建立服侍的教會
How to Build a Diaconal Church

歐世德 Alf B. Oftestad
江茂松譯
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會

    
 

 

 

 

第三種服侍觀

教會或基督徒會眾是服侍的基礎


這種被稱為古典方式的服侍觀著重當地教會的服侍。這種服侍觀認為教會才是服侍的基礎,由教會決定服侍方向的關鍵要素,教會是服侍的開始,也是服侍的目標。教會代表全體會眾、每一個人類及受造之物,在每一個主日及每一次聚會中,以使徒信經作為信仰的告白。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救贖主;我信聖靈,呼召、聚集、聖潔祂的百姓,而得建立神聖團契 教會。三位一體的合而為一,三位一體的信經正是認識整個世界、人類存在以及各樣事實的基礎,當然也是包括服侍在內的所有基督徒事工之基礎。思考使徒信經的三個信條時,必須注意三者彼此的關聯,否則一切都將支離破碎,結果更是不堪設想。

進一步思考第三種服侍觀時,跟前面兩種服侍觀一樣,首先考量的是人類的意義。

人的觀念

所有的人類都是上帝創造的。而人類特別是依照上帝形象而造的,為的是能與上帝相交,但人卻失去了上帝賜予他的何等福分。人淪落成為罪人,而需要上帝的救恩(創世記 1:26, 2:7-14, 3)。在考量人的觀念時,必須了解聖經是從人與上帝的關係來看人,而這位上帝也是主宰人類生命的上帝。人類從來不被認為是遭受隔絕、孤單獨處的。事實上,人永遠都無法單單透過自己而能以了解自己的,唯有透過人與上帝及其他人的關係,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在論及人與上帝的關係,其實他與上帝的關係早在他受造之時就已經從上帝領受而得。人類必須經常的保有與上帝的關係,因為離了上帝,他根本無法存活,就如同詩篇139篇所說的,「誰能逃離上帝的面呢?」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上帝,也是一切生命的源頭(出埃及記 3:14)。因此,無論一個人是否相信,他都從這位造物主領受包括一切的完整生命。

作為受造物是好得無比的,所有人類及世上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當我們使用這個禮物時,必須配合上帝的旨意以及符合祂的至尊榮耀。輕蔑人的本性或身體,就等於非難基督徒所持守之人的觀念。每一個人都是以其獨特的個體與上帝相交,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創世記 1:27)。這意味著創造者賦予人類特別能力與特別目的。人站在上帝面前,並對上帝負責,人擁有一個獨特、與眾不同的個體。任何一個人必須按照賦予他的目的,與上帝共同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 在信仰與順服中,藉著愛心服侍週遭的人群。人時時刻刻面對各樣的需求及挑戰,就像是從我們的鄰舍而來的需求及挑戰。我們隨時隨地都要為別人作事情 就如同我們掌握別人一部分的生命,簡而言之,我們對週遭人群的生活負有重責大任。

除此之外,我們的主上帝也賦予人類管理受造之物的責任(創世記 1:28-30, 2:19-20)。由於本身天賦的能力,人類被賦予重任成為上帝在這世上的“副元首”,人需要管理世界以及其上的一切受造之物。如此一來,人成為上帝能以託付的同工,依照上帝的旨意並認同創造之目的,而得以服侍上帝及眾人。雖然人類被賦予如此神聖的責任,但人管理一切受造之物的權力,卻不能脫離他對上帝、萬物之主的順服。人,藉著管理萬物而成為地上的主,但他必須透過信心、順服及愛心來表現他是隸屬於造物之主的。唯有如此,人才能避免成為惡待他人的暴君。人類並不是因為高過其他受造物,所以管轄地上萬物,而是因為他是上帝的僕人,要藉著賜予他的權力、才能及任務來榮耀上帝。這正是人類偉大之處,也是生命的意義。

但是,人墮落犯罪了,原本應該是忠心順服的,應該是對上帝這位造物主心存感恩並用侍奉來榮耀上帝的,但是人類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做主,並武斷的要將律法搶奪到手,要照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事事都要自做主張。人類奢求成為上帝的繼承者,而不是成為上帝忠心的同工。就像創世記三章五節的記載,人類要像上帝一樣,並且濫用上帝賦予的才能。如此一來,人不僅要高抬自己的地位並要選擇自己的路,我們都是誕生在這樣的光景之中,而在我們的心中,也有這種出自罪性的指使力量 這也成為我們人格的核心(創世記 6:5, 8:21;詩篇51:7;馬太15:19;羅馬書1:18-32以及5:12)。當世人驕橫的背叛上帝時,就已經陷入罪惡的轄制了。因為人類的自欺欺人,人無法拯救自己脫離罪惡的光景。人類所盡一切努力,想要脫離自我中心的束縛,都是出於自我的本性,也因此人類一次一次努力想要掙脫這樣的束縛,反而一次一次的將單顧自己的心態推到更糟的情況。人類所犯的真正罪惡,就是違背十誡的第一條誡命(詩篇51:6)。人類並不是因為擁有本該有的一切才能而犯罪,乃是因為他想要的不只是做一個人。

我們不可能在毀壞人跟上帝的關係之時,卻不損及人和人的關係,因為每一個人不只和其他人相處,也同時立足在上帝的面前。隨著人的墮落,人們的怨恨、冷漠無情也隨之產生、顯露無遺。傳統上,教會相信記載到創世記第三章的人類墮落事蹟,其實,隨之以後的四至十一章記載的正是顯示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罪惡結果。當上帝在人類的歷史中向人發問時,祂不只是問:「亞當,你在那裡?」,祂也問道:「你的兄弟亞伯在那裡?」(創世記4:9)。罪不只讓人失去對上帝的信仰,也失去對他人的愛心。巴別塔的事蹟(創世記4:9)告訴我們,人類如何目中無神的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隨之而來的後果,只是連串的混亂及自我摧殘。人類的驕傲注定是自取敗亡的。上帝降下的咒詛與刑罰是人類驕傲的結果。

當人墮落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之改變,而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也同樣變了。由於人類墮落,土地受到咒詛(創世記3:17-19)。以前看起來自然的關係變得不自然了(羅馬書 1:22-32),生態系統的危機和災難、環境的破壞、科技與不受約束的科學,產生無數惡性循環,不公平的分配以及濫用資源,再再證明了大地所受的咒詛。因著人看自己擁有全地,並且是無上的統治者,他不願意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因此上帝遮蔽了他們的悟性(以弗所書 4:18)。其實,一切豐富資源,原本都是上帝所賜,要人類按祂的旨意,享受這一切,並感謝上帝、服侍我們的同胞,如今我們卻反成為物慾的奴隸。

基督徒的信仰,正視罪的具體存在,但卻不絕望。聖經記載的是上帝持續不斷尋覓罪人的歷史。最後,上帝差派祂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藉著耶穌基督我們得與上帝合好,並從最終的得著釋放。

基督是第二個亞當(羅馬書 5:12-21),在基督裡,基督徒不只尋見上帝的啟示,也人類真實本相的彰顯。基督,第二個亞當,也是受造成為人,像你我一樣的人。基督按照上帝的旨意而活,就像祂的禱告一樣,「不要照我的意思,但照你的意思。」(路加福音 22:42)。當人因著要勝過上帝而墮落時,基督卻是:「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 2:6-8)。

很少基督徒是因為能夠效法基督而覺得滿意的,事實上,想把基督當成榜樣只會讓我們落入更深的絕望谷底,因為一個人若憑著自己而想效法基督,他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基督徒相信基督是救主,因為祂復合了上帝與人的關係。在基督裡,人類的罪得著救贖以及重獲新生命。藉著基督人們得稱為義,這就是再一次讓人重回與上帝原本創造時的父子關係。當人與上帝復合時,他不但從背逆上帝的罪中得釋放,他也恢復了愛鄰舍的心。藉著教會,人尋著與上帝的關係,這教會正是基督呼召建立的。

教會

「教會是聖徒聚集的所在,在那裡正確的教導聖道,規矩的實行聖禮。」

教會屬於上帝,是祂的子民。因此教會是神聖的(彼得前書 2:9),新約聖經並且多次強調,教會也是基督的身子(以弗所書1;羅馬書12;哥林多前書12)。教會最明顯、清楚易辨的記號,就是「恩具」,這記號同時也證明教會的存在,這恩具就是聖道的宣講及聖禮的實施,它不單證明,也顯示教會是建立在神聖揀選上的聖潔團體。教會包括服侍在內的整體生命,是藉著恩具而定義、被持守,也與它密不可分。恩具是確確實實的源頭,在恩具施行時,耶穌藉著聖靈賜下祂的美善及恩典。我們可以說,教會的一切活動,或多或少都與恩具有關聯。教會一切事工都建立在福音的宣講、聖洗的實施以及聖餐的施行。當教會從事任何活動時,都必須要回到恩具,也就是教會事工的真實源頭。藉著恩具,我們良善的主,耶穌基督,施行拯救、眷顧以及扶持所有的教會、一切的活動以及服侍工作。恩具代表著教會,並且在每一次聖徒聚集,承認他們的罪、公開承認他們的信仰,以及讚美崇拜上帝時,教會也同時施行恩具。

根據信義宗教會的觀點,教會有兩個重心:第一個重心,就是恩具的實行;第二個,就是教會信徒,他們受造並生活在恩具之中。換言之,教會有本身制度的一面,同時也有社會的一面。這兩方面都不能分開解釋,也不容許將這兩者拆開來。這兩方面同時看守教會學(教會信條)的基本要素。

正如同前面所述,教會信眾 基督的身體 並不是自生的,而是藉著外在恩具的創造及培育而成。如此一來,如何施行這些恩具就顯得更形重要。然而,教會也不只是一個宣講上帝話語或是施行聖禮的地方而已。教會不只是一個機構,用來組織及執行一些必須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對社會福祉很重要。事實並非如此,教會不只是一個你可以得到一些生活教導的地方。教會也不只是一個宣揚福音的地方。如果教會只是如此,那麼服侍只是個別基督徒所做的善行而已,或者只是受政治目標影響,根據社會倫理所做的一些行為而已。事實上,教會如同前面所述,教會是基督的身子 一個活生生的受造之物,而服侍正式教會的生命。

服侍

如果沒有服侍,教會的使命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教會正是基督身體,而這身體的意義就是服侍。教會會眾是關懷的團契,幫助人們在一切的關係中,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教會會眾是一個具體、地方性的團體,教會提供一切資源幫助有需要以及受苦的人。而教會提供的支援都是根基於上帝話語,依照祂的心意,與上帝和眾人共同生活在團體之中。事實上,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在沒有團體的支援下,而能不斷的服侍他人。同樣道理,一個人想要離群獨處而得到真正的幫助,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基本而言,服侍是內在的活動,但這並非意味一個人抽離所處的世界或社會,相反的,教會以及地方堂會作為耶穌基督的教會,在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確的服侍任務。事實上,如果進一步清楚說明,教會根本沒有什麼答案可以提供給這個世界,教會所能做的,就是成為聖徒的團契 基督的身體,一個提供服侍的團體。

基督徒關懷的是全體人類。一個真實、正確的基督徒生活,終將被引導至與基督建立團契,並與基督徒弟兄姊妹合而唯一,這就是聖潔的團契。其實服侍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會眾成為弟兄姊妹的團契,在那裡,大家彼此關懷、互相扶持。其次,最重要的一項服侍工作就是必須針對需要的提供服侍,特別是當一群人被排斥,漸漸淪為社會邊緣的團體,這種人更需要我們的服侍。服侍應該從各個層面建立手足團契,以照顧那些被排斥的人,與他們緊密聯繫在敬拜的神聖聚會中。

教會是一個聚集人們的獨特團體。這個團體迥異於我們社會中的其他團體或機構,教會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藉著聖靈建立的,這也不同於教會外在的組織與結構。教會活出一種生活,這種生活正是基督教導祂的門徒,並示範給祂的門徒看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與一般社會生活截然不同的。這也是一種與教會外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教會外面的生活講究的是典型的權力規範、人類的能力以及個人的才幹,但教會裡面的生活卻非如此(馬太福音20:20-28;特別是25-28節)。

耶穌指示一種新的教會架構,而且祂更進一步的超越一般對同胞的愛。在這個新的教會結構中,一切現存、流行的價值觀都被重新考量。在這裡作為僕人比統治或命令還重要。這就是稱為服侍結構的教會。成為僕人的角色,正是耶穌基督對祂的門徒所發邀請,這樣的邀請與一般希望人提供援助的邀請並不一樣。正好相反的,耶穌捨棄自己、面對十架,成為我們的榜樣。耶穌並沒有逃避十字架,同樣的教會也不能逃避十架,這意味著教會要在世界之中,忍受世界而來的逼迫、壓力、窮困及痛苦。

教會是一切服侍工作的基礎。這樣的教會來自團體,也在服侍團體。如何成為這樣的教會,像耶穌基督身子一樣的活著,甚至成為這身體的一部分,這就是服侍的真正挑戰。因此,服侍成為一項關懷會眾的義務 首先關心肢體的心靈和身體的需要,但同時也照顧外面需要的人群(加拉太書 6:10)。服侍工作必須堅固、建立及塑造手足的團契。作為分別出來的聖徒團契,對個人的看眾遠比一般社會來得強,教會會眾深知這種團契以及互相依賴的手足之情。

雖然如此,教會信眾是分別為聖、是不同於一般社會團體的,但對社會該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明顯。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指出基督信仰的人觀:也就是,關心尚未出生及老年人、精神錯亂以及其他需要關心的人。隨著與日俱增,社會價值觀不停變化的危機,教會也必須逐漸增加教導的影響力,唯有藉著教會的存在,會眾才能成為敲醒世人的暮鼓晨鐘,這是頗具挑戰的,也是基督化的影響力。這樣的教會可以成為,也終將成為另一個反向的影響,形成一個與社會相對的力量,成為一般社會中,生活的一項選擇。最後,這樣的力量可以使會眾成為一股激勵,深深影響所處的社會環境。

教會會眾做了一個決策,以幫助有需要及受脅迫的人們。然而,這樣的使命必須要是公開、清楚的,從不會被人誤解的,並且永遠都是站在教會的立場的。這樣的服侍目標是顯而易見的 就是引導信眾進入神聖團契,與基督及弟兄姊妹親密相交,在那裡才能找到正確的生活之道。

雖然如此,當我們協助、實施服侍工作時,是毫無條件的,服侍永遠都是教會該盡的義務,因為教會會眾本身有著服侍性的架構。

筆者嘗試深入闡明三種頗為流行服侍觀念的前提及內容。這三者均有本身的價值及重要性。第一種服侍觀根基於敬虔主義的傳統。在今天的社會,這一種服侍觀的部分價值仍被牧觀運動奉守著,他們強調的是個別基督徒的服侍。自然而然的,會眾是一群集合個別基督徒的團體,以建立基督徒治療團體。

第二種服侍觀念根植於世俗神學,對社會有一種特別的、政治意味的了解。他們的觀念由現今的解放神學承繼,這種神學建立一種以窮人及虔誠基督徒為主的團體。他們扮演橋頭堡的功能,希望在改變這個不公義的資本主義社會。

第三種服侍觀將教會當成侍奉的中心,是服侍的基礎。就是這個施行恩具的教會,以她長期的、普遍性的服侍,建立一個迥異於世俗社會的服侍團體。

 

     
APSU
Clarksville
Tennessee
mschiang@ms1.hinet.net
www.geocities.com/Athens/Oracle/6935/
peter.ee.nctu.edu.tw/~cls